新课改

目录

  • 1 什么是新课改
  • 2 新课改指导思想
  • 3 新课改原因
  • 4 新课改的六大改变
  • 5 新课改良好效果

什么是新课改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改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的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紧扣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作为中学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新型的教与学互动关系。

一、转变教学理念,把握课改目标

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的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应建立这样一种理念: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特别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角度,对于弥补现行教学中“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等倾向有很强的针对性。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缄默知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

二、互动环境,实现协作学习

新课程下的教学特点可以概括为“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情景教学,细化教学过程

创新教育要进入课堂,从要素上讲,教学必须做到以“问题”为主线,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要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教师应善于设置问题情景。

(一)悬念式:精心设计一种孕育着疑难问题而又引人入胜的情景,使学生进入求通而不得的愤悱状态,使思维处于活化状态,然后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去追根寻源,进行探索,培养思维能力

(二)探究式:设置一系列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连续提问,让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三)辐射式: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层次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四)渗透式:从不同学科知识的交汇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设置渗透式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渗透和综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原因

课程改革的动因是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已经基本普及,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改的六大改变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新课改良好效果

(一)新课改的实施,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改善

(1)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上,教师对师生角色的最新认识和更准确的定位,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日益向新课标靠拢。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现在是教材牵引着教师,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尤其是老师在备课上课等各个环节都贯穿了新课改理念,少了以往的机械操练,多了活动设置;少了被动,多了主动。老师普遍地采用开放式教育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善,进一步改善了课堂生态,为学生的健康和全面成长提供了较好的学习环境,为促进和谐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新课改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学生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机遇,为学生全方位、高素质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和保证,课堂成为了学生们表现自己的舞台。学生已逐渐养成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式的学习方式,课堂“乱”而有序,学生发言“散”而归根。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深刻巩固。如五年级“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方面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师就要求孩子在教师的帮助下,真正的用所学知识帮学校计算学校教学楼内部的粉刷墙壁面积,亲自体验“学为所用”的乐趣。英语教师要求每天早晨、晚上同学之间要用英语问好、道别,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新的学习观念,学习原来与生活联系如此紧密,无怪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耳乎。”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道光帝
下一篇:典当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