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政治(Politics)

目录

    1什么是政治2政治的特征[1]3政治的起源与发展[1]4政治的功能[2]5参考文献

什么是政治

政治是指对社会治理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例如统治一个国家,亦指对于一国内外事务之监督与管制。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这个词一般多用来指政府、政党治理国家的行为。

  • 19世纪以前的政治概念

“政治”——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周末春秋时代的一些典籍中。先秦诸子们对政治的使用有两个特点,一是“政”与“治”常常分开使用,论“政”多于论“治”;二是“政”的涵义基本上是君主的治国之道,包括伦理、秩序、法令和权力。

西方“政治”概念的出现几乎与我国同时。它的词源是希腊文“波里”。“波里”既是地理概念,也是人民进行包括政治生活在内的所有公共生活的单位。在后来的英文中,“波里”既被转译为政治(Politics),也被直译为城邦国家(CITy—state)。因而,在政治思想家那里,政治与城邦国家几乎是同义语。“政治”一词在词源学上的演变决定了古代西方人的“政治”涵义要比中国人的政治涵义宽泛得多。

15世纪法国的政治哲学家布丹从主权着眼,把政治视为与主权相关的国家制度与国家组织。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弗利以彻底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纯粹的经验主义方法,把政治从其它社会现象中剥离出来,将其与权力等同。

17、18世纪西方的政治概念更正式、更严格。启蒙思想家们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是立法、执法、守法的过程,法国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是这种政治观的集中表达者。

  • 当代西方政治界说

自20世纪始,政治学也日益确立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对政治概念的认知,最富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

1.政治是国家的活动

诸多政治学者都认为,政治就是与国家的各类活动相关的现象,国家活动是政治的精确表达方式。如美国政治学的创始人约翰?伯吉斯认为,政治即国家,政治活动即国家活动。

2.政治是权力

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创始人拉斯韦尔认为,政治过程乃是权力的形成、分配与使用过程。卡特林也指出,政治舞台就是权力市场,政治活动就是企求权力性的活动,政治关系就是权力关系。

3.政治是稀有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美国最有影响的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过程就是决策过程;通过权威性政策的制订与执行,各种稀有价值得以分配;凡与分配稀有价值的权威性决策有关的活动都是政治活动。

4.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

孙中山先生提出:“政治两个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论述

1.政治的本质特征——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揭示了政治的本质特征,即“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政治,其本质、其内容以及政治关系、政治方式等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政治集中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关系和各种社会经济利益。

2.政治的属性——阶级性

政治的阶级性具有下列三重含义:

第一,在存在着剥削和压迫的私有制社会中,政治的阶级性主要表现为对立阶级之间不同程度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当激烈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对立阶级的矛盾趋于缓和之际,政治的阶级性表现为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利益与意志进行经济建设。

第三,政治包含了各种类型的阶级关系。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阶级属性的论述中可以得到两点启示:其一,政治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固定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和更新。阶级斗争只是政治一个阶段、一个方面的任务,而不是它唯一的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其二,政治不仅表现了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也表现了人民内部各个阶层、各个集团之间的关系,因而,调节、整合人民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同样是政治的功能。

3.政治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治权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政治就是参与国事,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的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

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现象,其形成与发展均受客观规律支配。

政治的特征

1.至上性

政治的至上性表现为它居于整个社会之上,权威性地控制与调节着社会全局的功能。政如党可以领导整个社会,政治权力能够超越一切社会权力;政治领袖可以影响千百万人的命运……。

2.渗透性

政治渗透于各种社会活动之中,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由昨天的非政治问题演变为今天的政治问题。

3.全局性

政治所涉及和处理的问题是事关社会全局的大问题,它要以社会整体的最高利益来评价和限定个人的需求,政治所关心的是那些整合了个人需求的社会公共利益、公共价值、公共目标及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

4.综合性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调节机制,仅靠自身单一的规范与手段是不够的。它必须集理性、情感、信仰的力量于一身,综合运用法律、道德、宗教等规范与手段才能履行自己的功能。

政治的起源与发展

政治,并非是与人类社会共生的社会现象。它出现于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

1.原始氏族社会的政治

政治起源于原始氏族公社阶段。

原始氏族社会政治的特点是:第一,社会公共权力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氏族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直接地、平等地分享社会一切权力,对一切公共事务具有平等的参与和表决能力。第二,作为社会共同体的首领只是经选举而产生的服务于社会的公仆,并不意味着特殊的地位和权力。第三,公共权力机构仅仅是氏族成员共同行使公共权力的场所。不是一部分社会成员压迫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暴力机关。

2.阶级社会的政治

随着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人类第一次分裂为经济利益尖锐冲突、矛盾不可调和的阶级。为了不使斗争的双方和社会在斗争中毁灭,把阶级冲突制约在一定的范围内,国家政权便取代了原始社会的公共权力,执行着对全社会的控制与调节功能。表面上,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管理着全局性的公共事务。但实际上,国家权力已演变为阶级的政权,是统治阶级所垄断的支配其它阶级的强制性力量。它对诸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和对社会关系的调节,是以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为前提。

3.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

政治的功能

政治的功能是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而这种功能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以及人类本身发展需要,政治功能日益拓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政治已经日渐走下上层建筑的圣坛,世俗化、社会化成为当代政治一个重要的走向。

政治最初始的功能是政治统治的功能和社会公共治理的功能,体现出了政治功能的二重性。在阶级矛盾并没有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背景下,宏观经济调节、法治秩序、行政管理、公共福利、文化教育作为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新派生出来或细分出来的功能日渐发展和完善,改变了原有政治结构和政治体系。公共选择理论的学者布坎南认为,在西方现行民主政体下,政府的行为往往并不符合公众和社会利益,如果说市场有缺陷的话,那么政府缺陷就和市场一样多。他认为,当前西方社会面临的严重的经济问题,与其说是市场制度的失效,不如说是政治制度的失效。

(一)政治的治理功能

统治功能。从政治的本质来看,统治功能是政治的首要功能,政治是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人们的所有行为都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因而人类所有的政治思想、政治实践、政治制度,都无不以一定社会阶级、社会集团的物质利益为基础。这样就赋予了社会公共权力以阶级属性。从社会政治共同体的角度而言,政治的实质就是确立、维护、发展、反对或者限制一定社会阶级、社会集团的经济物质利益。政治最为重要和最集中的组织形式是国家、政党以及政治社团,这里国家是以特定的阶级利益为基础和归宿的,由此建立了公共权力形式的政治组织和制度;政党是阶级利益的最高代表;政治社团的基础则是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具体利益和要求。无论是国家的政策、方针、法规、条令,还是政党的政纲、政纪和政治活动以及政治社团的政治要求、政策措施,各自都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

管理功能。政治统治者出于其地位的保护,阶级压迫常常通过管理功能来实现,将政治权力主要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利等方面的政治意志执行过程。政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管理则是这一意志的执行。政治的管理功能强调了政治的公共治理、公共服务的作用,执行管理职能的国家机构一般是由专业化文官组成的官僚体系,负责管理职责的政府必须按照政治原则帮助民众解决各类社会问题,为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福利。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更多的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把政治理解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过程,社会成员从事社会公共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等。当今国际社会,政府越来越多地将其职能集中于公共福利和公共政策问题上。

(二)政治的经济功能

利益分配功能。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必须依靠三种力量:一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二是通过政府干预的作用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三是通过“第三种力量”,即通过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三种力量互为作用、缺一不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人们之间合法的收入差距会进一步扩大。以平均主义的方式缩小差距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差距过大不利于营造有益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稳定的氛围。政府要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以税收转移支付的方式,把差距调节在合适的范围内,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帮助更多的劳动者以诚实劳动的方式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为我们正确把握社会利益关系体系内矛盾、冲突的可控性,自觉构建均衡的利益关系格局,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

经济调控功能。政府的经济功能主要是指政府组织实施经济发展、经济改革和宏观调控的职能。在经济转轨时期,政府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凭有效的动员能力,把民众组织动员起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改革的共识和合力。二是政府运用政权力量把资源迅速配置起来,以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缩短经济起飞的准备过程。三是政府通过制度创新供给,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原则,扼制垄断行为。四是政府以宏观经济政策为手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及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推动企业组织依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重新组合,扩大规模效益

(三)政治的社会功能

社会调节功能。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公共资源,调节市场经济。诸如,利用公共政策调整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用“有形的手”纠正市场失灵,承担改革成本,通过经济的良性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宪政理论表明,政府应受制于社会,现代政治要致力国家的社会化。也就是说政府对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支配权交给社会组织或社会成员,从而使得社会组织或社会成员所获得的权力可以用以制约政府掌握的权力,减少或避免政府失误,以社会来约束和制约国家。

社区发展功能。政治根源于人类的劳动生存利益关系,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社会调控自身的需要。换句话说,政治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延续的必要条件。没有政治,社会就会解体,更不用说发展了。人天生是要过社会生活的,任何单个的人是无法生存下去的。社区居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生存的需要,不断产生共同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种形式的交流和互动在不断地形成和扩展,现代社会全新的社会公共领域在逐步而显著地扩大。这实际上是政治的治理功能对社区公共空间的建构。马克思在谈到印度时认为,印度人民分散于全国各地,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村社制度,每一个这样小的单位都成为一个自足的独立组织,过着闭关自守的生活,正是由于这种封闭的体系使得印度的专制制度成为可能,“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初看起来怎样无害于人,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

(四)政治的文化功能

文化引领功能。文化能够提供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思想资源。可以这样认为,政治文化是各种政治态度、价值、感觉、信息技能的独特分布,它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有直接意义。

主导意识形态的功能。政治说服的两个主体是作为统治者的政治精英和被统治者的社会公众。对于政治精英来说,进行政治说服的目的,是为了使社会公众形成或保持与政治系统要求相一致的,维护政治统治所需要的政治态度和价值观等;而社会公众希望通过政治说服维护自己的利益诉求。政治文化汇集政治精英和社会公众的政治说服目标和内容,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将政治说服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角落,从而影响执政者和社会公众的思想和行为,为最终达成政治一致和妥协服务。

传播渗透功能。大众传媒信息传递重要而有效的介质,作为社会公器,在政治系统和公众之间担负着桥梁和纽带的中介性作用。大众传媒通过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并最终传播的过程,体现着自己的社会价值与核心功能,同时通过其政治功能的有效发挥,在政治系统、执政者和社会公众之间构筑健康、有序、和谐、统一的运行机制,最终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利益矛盾与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在现代社会政治活动中,需要面对双向多层次的信息流动、传播和收集,由不同技术形式组成的大众传媒能够全方位立体地承担起政治沟通的整个功能需要,将社会的各种信息和资源进行筛选、整合,构建起一个信息交流循环系统,满足政治沟通的所有需要。社会政治的整合必然是以达成某种共识作为先决条件的,而意识形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政治共识。有了政治共识,才可能造就相当程度的政治团结,“尤其是在政治领域,作为政治团体成员共同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和价值追求,意识形态能够使政治集团的成员团结起来,采取一致的行动。”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国家
下一篇:美国特索罗石油公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