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目录

  • 1什么是教学过程
  • 2教学过程的涵义
  • 3教学过程的要素
  • 4教学过程的特点
  • 5参考文献

什么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教育和发展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目标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的涵义

教学是高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基本途径,而将教学活动展开就是教学过程,因此,高等教育中的教学过程是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教育者的指导下的一种认识过程。具体来说,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学人员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和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和手段,将教学内容中包含的知识、信息向学牛传递,使其学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养成过程。首先,高等教育中的教学过程既包含有认识,又包含有实践。实践并不常常凸显,但实践常常蕴含于认识之中。所以,这里的“认识”并不只是头脑的简单接收状态,还可以包括发现或“再发现”知识的科研实践,包括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独立或半独立的教学活动,包括当今人们正在宣扬的学生创业尝试等等。其次,从认识的完整过程来审视,即使是严格、正规、传统的大学,在实施高等教育时,也很难一劳永逸地完成这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的要素

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要素,如果从这些要素是否为有形的实体来考虑,教学过程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

高等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场所,高等学校中的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者。他们既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文化技术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知识深度和广度方面,高校教师既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还必须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或专业,具有更扎实、更系统、更完整、更高深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并结合科研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以适应变化的时代。此外,高校教师还应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在能力方面,高校教师要具有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不断更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学水平、深化科学理论知识的重要保障。教师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捕捉信息,善于分析、观察、综合、反思,要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和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的创造能力。

2.学生

高等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生理、心理基本成熟的20岁左右的青年。基于生理的成熟趋势,大学生的认知心理有较大的发展。首先,感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发展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其次,许多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各种认知心理特征也随之得到发展,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都有显著的提高。同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发展。他们关注自我的发展,有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能力有所提高,并且,独立感和自由感增强,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总之,大学时期正是独立性、创造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独立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是我们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

3.教学内容

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与中等教育初等教育之间,由于任务和目标不同,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一是这一内容的复杂性、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高等学校是人类知识系统的最前沿,它所传授的内容是能够反映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的专门的知识系统。它也有自己的基础课,但这是在“高等”层次上的基础;它也有以经典学科分类为基础的各种学科,但这些学科发展的纵深深度及前沿、彼此之间的联系或综合,都要在教学中反映。二是由于高等教育是一种实施专业(或学科)教育的高层次教育,受教育者在学习之后乃至在学习之时,就有可能或事实上已经从事某一专业(或学科)领域的工作。因此,其教学内容还具有与社会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连的实践性。三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有很大提高,留给学生自己学习与思考的部分更多了。

4.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是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信息传递工具。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这三个要素的相互联系和整个教学活动的激活,都必须助某种工具作为联络。而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便承担着这种工具的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代表着信息传递过程中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软件为施加影响、传递信息的程序和方法,硬件则是这些程序和方法的物质实体。从信息论角度看,知识作为一种信息,要实现从信源到信宿的传递,必须经过一定的信道。信源可以理解为教师和教学内容,信宿即信息的接受者——学生,而信道则是传递信息的媒介,也即教学方法与手段。所以,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过程的特点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中等学校和初等学校教学过程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若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的统一

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通过教学,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将认识已知与探索未知统一起来的过程。这种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些属于人类已经认识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讲却是未知的,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即使学生认识已知;二是大学生通过教学过程探索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是未知的知识领域,这一点是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所独有的特点。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促进大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运用已知的知识和通过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增长改造世界的能力。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同其他类型的教学过程一样,基本上是属于一种认识世界的活动,但由于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将直接进入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去,为培养学生改造世界的能力,高等学校的教学总是尽可能地联系社会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通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可以为实践活动做好一定的知识准备;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积累感性经验,还可以把理论学习成果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并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到理论学习中来,通过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再理论的螺旋上升过程,不断提高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3.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因此,与普通学校教学过程相比,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专业性强。但专业教育不等于“工匠”教育。高等教育既是培养高级专门(专业)人才的教育,在教学上的专业性是不言自明的;而它的“高等”性,则表现在还要求受教育者在学科、专业基础之上,把握相关事物发展的基本原理,并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对事物作出有效的分析判断,并采取适宜的行动。此外,高等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达成一定的专业目标,而且要使其成长为一个在各方面健全发展的个体。这就要求围绕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各门学科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做到既重视专业训练又重视人格培养。

4.个体认识社会化和社会认识个体化的统一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促使个体认识社会化的过程。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群体性动物,具有较强的社会化要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缩短学生个体认识社会化的过程,这对所有阶段的学校教学过程都是一样的。但对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学内容的社会化熏陶,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融合,而是在接受个体认识社会化的过程中,同时在进行着社会认识个体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个体通过接受社会认识以后,能够形成富有个性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独立的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并为社会提供新的社会认识平台和认识高度。这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普通学校教学过程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因为,只有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才能够站在社会认识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研究探讨,培养自己的能力及塑造自己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 方可.教学原理与方法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
  2. 2.02.12.2 孟燕主编. 高等教育学教程. 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08.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中国指数研究院
下一篇:挤牙膏策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