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集团

科龙集团(kelon)

科龙集团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kelon.com/

目录

科龙集团简介

2006年6月18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将正式更名为“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电冰箱年产达800万台,空调年产400万台,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冰箱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十年全国第一。

科龙集团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1984年始生产冰箱,是中国最早生产冰箱的企业之一。继1996年发行H股并在香港挂牌上市后,1999年科龙又成功在深圳发行A股,同年更被“世界经济论坛组织”推举为1999年全球新兴市场?100家最佳企业之一;2001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

科龙一贯注重科技领先,1996年因无氟电冰箱技术获得行业内屈指可数的国家科技进步奖,2000年因碳氢物质替代CFC制造系统再获行业内同类别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至2001年,科龙已有十项冰箱核心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有五项更高居世界领先地位。2003年,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组织举办的 “节能明星冰箱”大赛中,科龙一举夺魁,获得“节能明星”大奖,标志着科龙冰箱的节能环保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2002年3月,科龙独立研发出划时代的冰箱分立多循环制冷技术,并将此项技术应用于自由多温区冰箱上,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冷藏室及冷冻室的独立循环和系统分时控制;2002年9月,科龙针对儿童设计开发的十款卡通冰箱,一上市就倍受推崇。其后,科龙使用格林柯尔制冷剂的高效节能空调“双效王”和“数码双效王”相继面世,数码双效王其制冷制热能效比分别为5.3和5.4,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2002年12月举办的国际工业设计比赛中,科龙天王座237AK冰箱、科龙双效王第二代空调同获金奖,成为家电产品截今为止的唯一金奖,也是一家企业同获两项金奖的唯一代表。此外,容声“爱宝贝”儿童成长冰箱获得“产品创新设计奖”优秀奖。

科龙于2001年底通过法人股股权转让方式,成功引入具有高科技和国际化背景的“格林柯尔”成为第一大股东,确立了科龙以利润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把“科技先导,为顾客创造价值”作为企业发展理念,确立了“做世界主流家电制造商”的战略目标

科龙国际化迅猛发展,国际营销网络已覆盖全球七十五个国家及地区,国际营销的显著增长,出口业务收入增长连续两年翻番。2003以来,科龙的国际营销与全球知名制造商、大型家电连锁及超市建立了广泛的销售合作关系,外销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公司利润及收入的一个主要增长点。

另外,科龙的人才高素质化运动,使人才选聘国际化、人才使用高素质化、薪酬福利欧美化、人才开发科学化、人才管理制度化和人才培养职业化人力资源作为科龙的第一资源,给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科龙目前已形成了较好的人才梯次储备。设立了博士流动后流动站,有硕士及硕士以上文凭的共260多人,大学本科学历3000多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600 多人,有国外教育工作背景的100多人,中高层管理者中有70%的人员具备硕士以上文凭。2002年科龙引进400名大学生充实到营销队伍,2003广招1500名大学生、500名研究生全面改造队伍结构,为科龙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提供了不断优化的人力资本

科龙集团的成长历程

创业期(1983—1985年)

1983年,当第一批创业者们经过艰苦的市场调研和反复论证比较,得出了“电冰箱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家电产品”的沦证后,用仪有的9万元试制费,硬是凭手工敲打出第一台“容声”冰箱。随后的短短一年时间内,成立厂珠扛冰箱厂.设计、试制、生产出了深受市场青睐的双门双温电冰箱。作为一家乡镇企业,没有什么依靠与保证,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有高招才能奏效。科龙集团确立了“质量取胜”的战略方针。在用人方面,抓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长期(1985—1992年)

80年代中期以后,冰箱行业面临着“比质量、比规模、比效益”的大决战,科龙集团又特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作为主要的战略目标,以求得规模效益。从1987午到1992年完成厂二到四期技改,井完成了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组建了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格局。90年代开始,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递增率为44.7%。在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努力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的计划、核算、控制等机构日益健全,并建立了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等。在用人机制上,强调没有“铁交椅”,打破“铁饭碗”和论资排辈观念,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充分发挥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风格的管理理念

发展期(1992年至今)

1992年科龙集团认识到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环境,科龙集团要扩展的惟一途径就是:不断以科技进步、产品创新、市场开拓为动力,彻底融入到国际大市场潮流中去。实施全球战略的核心是:亢分运用国际的富裕资金,引进世界的先进技术、管理、设备、招聘和造就国内外的精英人力资源,参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创出国际名牌,最终实现世界最大的制冷企业的战略目标。

在“全球战略”实施的几年中,1992年科龙集团计划将集团总部迁往香港,组建了香港科龙发展有限公司。1996年7月投资11亿日元,在家电工国日本成立了日本科龙株式会社 (电器产品开发研究所);1996年,与日本三洋合作,建立 广东科龙冷柜有限公司;为了构筑国内生产基地“铁三角”, 先后成立了成都科龙冰箱有限公司和营口科龙冰箱有限公司。1998年相继成功投产,使科龙集团冰箱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台,将成为国内冰箱业的大哥大。1998年购并广东顺德华宝空调器厂,年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台,成为全国最大的制冷企业。1996年7月,科龙H股在香港成功上市,并于一年后相继配股成功,共为科龙募集海外资金近25亿元人民币。上 市几年来的良好表现,使科龙集团在1997年、1998年连续两年获(亚洲货币)杂志“中国最佳管理公司”和“中国最佳投资者关系”殊荣。

为配合集团全球战略,在购并华宝空凋后,集团重新调整了组织机构,突出了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与市场营销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将原隶属于行政部的人力资源科改组为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已经形成了集团四大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战略发展中心、科技发展中心、营销策划中心),七大职能部门(企管、行政、审汁、财务、财资、海外业务、资本运营)和五大专业公司(冰箱公司、空调公司、配件公司、冷柜公司、拓展公司)发展成为集开发生产、经营 、科研、商贸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就在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对华宝公司的兼并、对成都、营口等地的整合,公司面临如何整合文化的瓶颈,如何可以保持科龙人的精神,如何适应公司的快速的发展,对公司的组织文化提出了要求。

科龙:探索企业专利培训的新模式

广东科龙集团目前已是国内家电行业知名企业,近年以来,科龙集团花大力气抓好专利以及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龙集团的专利工作起步较晚,基础也较为薄弱,在专利工作开展过程中,深感中高层管理干部及技术开发管理人员对专利以及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这一问题已成为集团专利工作难以推动的最大障碍。因此在1999年,科龙集团除了在建立科龙专利信息检索系统、重新制定《科龙集团专利管理制度》等方面做了很多基础工作之外,还大力加强了专利培训工作。在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下,1999年科龙集团成功举办了5期专利培训班,300多名技术开发管理人员接受了专利知识系统培训,主要技术开发部门的技术人员培训率达到60%。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科龙集团在探索中不断总结和改进,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科龙特色的培训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分层次,有针对性

考虑到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员对专利相关知识掌握的要求不同,将培训分为四种形式:

1、知识产权大课。培训对象是科龙集团中高层管理骨干,培训内容涉及知识产权相关内容,包括专利、商标、技术秘密和反不正当竞争等,目的在于提高全集团中高层领导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领导层开始重视知识产权。

2、专利强化班。培训对象是全集团专利专兼职管理人员以及技术开发部门技术管理骨干等人员,他们具体从事专利管理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工作,是推动专利工作的核心力量,因此采用请有关专家授课,进行强化培训的形式,系统学习专利相关知识。

3、专利普及班。培训对象是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人员,该部分人员是产生专利的主体,因此要求每一位技术人员都要参加学习,都要掌握有关专利申请、撰写、审批、保护、许可贸易、文献利用和专利战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4.专利提高班。培训对象是已经参加过专利普及培训的人员,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运用水平。

另外,对从事经营管理、进出口贸易、采购、营销等业务的人员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培训,但培训内容有所调整。

精心组织,不断改进

无论是举办知识产权大课,还是举办专利培训班,科龙集团都在培训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每举办一期培训班,都要提前半个月开始组织各专业公司报名,与老师预约时间,商定讲课内容,做好准备培训资料、安排讲课教室等工作。在培训之中,严格记录出勤情况,培训结束后还要进行问卷调查及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出勤情况和问卷调查情况在全公司范围内通报。同时针对调查问卷中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进行总结和改进,使培训班越办越好。

多种形式,直相补充

除了举办知识产权大课及开办各种类型培训班之外,科龙集团还采取其它形式宣传知识产权有关知识,比如在《科龙报》上开辟“知识产权知多少”专栏,刊登介绍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小文章;组办内部刊物《知识产权论坛》,收有关知识产权的精辟论文,印成册,发给各业务部门传阅等,对宣传专利知识、提高全集团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经过一年多来的探索,科龙集团的专利培训工作初见成效。整个公司内已形成了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的风气,1999年集团专利申请量达到87项,比 1998年增长300%,其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占申请量的60%以上,专利产品的产值占到全部产品产值的90%以上。专利工作为科龙集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科龙品牌发展的技术关键

2002年1月,当董事长顾雏军明确提出科龙“做世界主流家电制造商”的发展目标时,这个以“科技巨龙”命名的企业也有了自己发展的“硬道理”——技术领先品牌、世界节能领导品牌!

最近,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公布了2004“中国最具价值500品牌”,科龙品牌列家电业第二位,全部品牌第十二位,价值达346.66亿元。2000年,国家权威评估机构评估的科龙品牌价值为148.36亿元。在不到四年时间里,科龙品牌价值飙升两倍多,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家电品牌。

2004年9月中旬,记者带着解析科龙品牌的愿望,采访了科龙集团主管品牌、营销的副总裁严友松。

实力铸就品牌价值

中国正在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接纳国,二十一世纪“全球制造中心”地位日益凸现。

2001年新科龙转制刚刚开始,就有一个非常宏大的战略构想,即在2-3年内,获得1000万台电冰箱的产能。2003年12月18日,顾雏军在粤港CEO会议上,激情澎湃地演讲说:“明年,我们冰箱的生产规模将是1000万台,销售900万台。”显然,这一宏大构想越来越具象化,信心也越来越足。

从2002年开始,科龙陆续收购了吉林吉诺尔电器、上海上菱电器、远东阿里斯顿和杭州西冷的冰箱生产线,并在扬州和珠海分别投资建设冰箱生产基地,形成了顺德、珠海、扬州、杭州、南京、南昌、吉林、营口和成都等冰箱生产基地。随着年底扬州基地的即将投产,在两年时间里,科龙令人惊叹地迅速集聚起 1300万台冰箱产能,直逼世界第一。同时,在今年,科龙空调的产能也即将突破1000万台,小家电产品定下了三年达到100亿的战略目标。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冰箱制造领域,中国现在所缺少的不是产能,而是经营能力。中国大概有50%的闲置冰箱产能,已经形成了产能的过剩。而科龙对此却有不同的见解。严友松认为,在电冰箱这个微利行业,只有获得产能的规模优势,才能成为这一行业的胜家。日本的家电制造业正在考虑整体搬迁到中国,西门子等家电巨头也在图谋中国的制造业空间,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作为中国的家电制造业,如果没有规模,就没有参与竞争的资格。

事实上,目前的科龙在生产规模突破平衡点后,凭技术领先优势,已经提前获得了在市场、成本和外销上的巨大优势。

2003年,科龙冰箱产销量重新回到了国内第一的位置上,空调稳居行业前三名。三年来,科龙国际营销的规模更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高速增长。更重要的是,转制后的新科龙经过两年来整体优化內部管理,稳步扩大规模,严格控制成本,重整和拓展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加上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技术以提升竞争能力,现在正进入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2004年9月,《中国经营报》中国上市公司企业竞争力监测结果揭晓,科龙公司高居家电类上市公司十强榜第二名,因为第一名佛山照明严格说来还不算通常意义上的家电企业,科龙事实上已成为中国家电行业最健康发展和最具竞争力的企业。根据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金碚的理解,“企业竞争力监测结果不是英雄榜而是体检表”。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表现为一家企业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且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或综合素质。

从这一角度衡量,科龙品牌发展已得先机,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以技术作为品牌的支点

在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家电行业,一方面竞争使产品同质化日益加剧;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累积,一些主要品牌的核心价值已逐渐在消费者心中形成鲜明的差异化形象。

严友松说:“在业内,科龙的技术、格力的质量、海尔的服务等定位十分清晰。”

科龙的制冷家电技术在业内素负盛名,曾以企业身份令人咋舌地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科龙转制以来,科龙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的技术概念,突显品牌的核心价值为“技术领先”,这种技术形象正随着产品、传播、服务的集中指向变得更加鲜明。

特别是近一年来,在世界性的能源危机面前,科龙依靠领先的节能技术主打节能牌,成功引领了家电业的节能方向,一个“世界节能领导品牌”正逐渐浮出水面。

2004年8月,中标认证中心特别授予科龙“2004中国节能贡献奖”,表彰科龙为中国节能技术进步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2003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家环保总局、中国家电协会联合组织的“中国节能氟里昂替代冰箱项目”冰箱制造商激励计划项目中,科龙BCD -209S冰箱在众多中外著名品牌中脱颖而出,唯一中标“节能明星大奖”。单台日耗电实测低至0.35度,创造了每百升冰箱耗电量世界最低水平。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据严友松透露,科龙日耗 电量仅0.27度的冰箱已通过了实验室测试,这意味着世界冰箱日耗电量的一个新纪录又诞生了。

而就在一个月前,科龙空调的6.65能效比打破了空调制冷效率的世界纪录。7月份,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家电研究院以及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等单位的权威专家经过技术鉴定认为,科龙空调6.65的能效比已超越了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空调能效比的最高水平,是世界空调节能技术的重大突破。国内权威科技情报机构的查新结果同时表明,能效比6.65这一指标位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科龙的产品技术方向已成为业内的风向标。冰箱方面,今年行业的唯一主题就是节能,空调经过健康等概念炒作的花样年华后,节能主题也日趋清晰。最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行的一次家电业发展方向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节能将成为家电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而节能技术的高低有可能成为家电业格局进一步分化的“拐点”,在节能技术领先一步的情况下,科龙有望成为破局为王的黑马。

在国内家电业激烈的价格竞争下,产品附加值增长的空间非常有限,这种非理性的竞争曾使初到中国埋头做技术的西门子负出了十年亏损的代价。土生土长的科龙除了技术优势外,还有一招更针对中国市场特色的独门暗器,那就是多品牌战略。虽然多品牌战略在业内一直颇受争议,然而不争的事实是,科龙以多制乱,举高打低,既稳定了市场地位,更保护了高端的技术发展方向,品牌力拥有的话语权在市场上体现得更为清晰。

在科龙的旗下,拥有科龙、容声、华宝和康拜恩四个品牌。具体到产品,冰箱有科龙、容声、康拜恩,空调有科龙、华宝、康拜恩,形成了一个高中低全面覆盖,较有竞争力的品牌阵营。清晰的有区隔的多品牌策略在强大的技术支持下,使科龙在家电业成为唯一一家可以用差异化的品牌个性去适应不同的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的生活需求的企业。

科龙以多品牌割据市场。在低端,康拜恩靠技术和规模的综合优势平息价格战之乱;在中端,容声、华宝凭品牌积累稳定格局;在高端,科龙则坚定不移地继续加大技术投入,引领家电业的发展方向。在较为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科龙多品牌举高打低,使得形象、利润以及企业高端品牌长期发展的方向得以保护,可谓多赢。

相比之下,今年一些靠价格战入行的家电企业在多品牌战略的压迫式打法下,又恰好受原材料涨价因素影响,已开始成片退出战场。而在高端,一些原先自我感觉良好、高高在上的品牌开始在传播、价格等方面与科龙进行指向性非常明确的一对一较量,甚至不惜采取有损高端品牌形象的大幅大面积降价方式来应对市场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科龙的市场表现却是一路高歌。2004年8月,科龙中报显示,科龙上半年营业额增长强劲,比2003年同期劲升48.7%,总额达人民币49.3亿元,相等于去年全年营业额的80%。2004年上半年盈利1.59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9%。消费者利益最大化——品牌的本质皈依

品牌是消费者心中的感觉。“消费者利益最大化”是所有技术的出发点和归宿。科龙的技术研发始终强调要关注、研究、引导消费需求,使所有的技术创新都具有了人性的支点,节能只是这种人文关怀的表现之一。

都说“消费者是上帝”。严友松有个更新的说法,科龙要对“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感觉进行管理”。科龙在品牌、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所有努力,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来进行的。

“对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感觉进行管理”首先体现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过程中。严友松喜欢顾雏军的一句名言:“只有产品做好了,我才能睡得着觉。” 2001年底科龙刚转制的时候,国内家电业“炒风”正盛,各种并不能带给消费者实际价值的概念盛行市场。技术出身的顾雏军却在暗自庆幸,因为虚炒概念的行业氛围给科龙留下了一个以技术突出重围的机会。

顾雏军是科龙掌门人,是企业家,但更多时候,科龙的员工更愿意称他为“制冷专家”。顾雏军刚刚接掌科龙时,“失踪”了整整三个月!这三个月,顾雏军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着力不多,却一头扎进了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人员共同探讨科龙产品技术的“胶着点”和“突破点”。

顾雏军明确提出,产品在外观设计上要与韩资品牌媲美,在工艺技术上要与西门子比肩。而在核心技术上,则一直强调以技术外化为消费者利益,以优质的产品保持与消费者的高端对话。

技术大旗重新高举,精美化工程全面推行,使科龙产品的内质外观同步得到提升,是科龙在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关键。

2002年3月,科龙对中国家电业作出了一项开创性的技术贡献,就是独立研发出划时代的冰箱分立多循环制冷技术,并将此项技术应用于自由多温区冰箱上,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冷藏室及冷冻室的独 立循环和系统分时控制。冰箱分立多循环技术使冰箱从二温区过渡到三温区和多温区,冰箱的使用方式从此给了消费者更多的自主权,是技术转化为消费者利益的典型代表,从此创造并引导了多温区冰箱的消费潮流。

在国内,科龙第一家倡导高效空调,强调空调的核心技术就是制冷制热效率,提出了“高效空调才是好空调”的理念,也是要把空调的根本价值告诉和传递给消费者。科龙由此开发出了采取制冷制热双循环回路、选用高效制冷剂的双高效空调,在业内独树一帜。2002年3月,科龙就推出了国内第一台能效比 3.8/4.2的空调。随后能效比4.2/4.5、能效比5.3/5.4、能效比6.0的空调相继问世,一直保持着国内空调能效比第一的领先优势。 2004年7月,6.65能效比的科龙空调诞生更是一举领先世界。

家电外观也是消费者生活质量的一部分,科龙为此着力颇多。在2002年12月举办的国际工业设计比赛中,科龙天王座237AK冰箱、科龙双效王第二代空调同获金奖,成为家电产品截今为止的唯一金奖,也是一家企业同获两项金奖的唯一代表。此外,容声“爱宝贝”儿童成长冰箱获得“产品创新设计奖”优秀奖。

科龙把技术外化为消费者利益的努力也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在今年由人民日报社市场信息中心主办,80多万用户参与的“首届中国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度调查”大型公益活动中,科龙节能明星系列冰箱被评为中国节能冰箱市场用户满意第一品牌,科龙双高效系列空调被评为中国节能空调市场用户满意第一品牌。

科龙正向国际主流家电制造商阔步迈进。据严友松介绍,2005年,品牌战略将成为科龙优先发展的第一战略。目前,领先的技术使科龙各个产品大类具有了共通的特性,积累了品牌重要的未来资产,科龙已形成的一整套技术创新机制,将继续成为品牌提升的重要引擎。同时,对传播的进一步投入,会与消费者形成更深入的沟通。据悉,科龙正与获得奥运冠军的“亚洲飞人”的刘翔积极联系,拟请他做科龙新的品牌形象代言人。科龙的期望是,像刘翔一样,以世界巅峰的水准,实现新的跨越。

科龙的公关失策

科龙的危机公关不仅没得到公众的谅解,反而使已经受到伤害的公共关系雪上加霜

犹如一个悲壮的壮士,科龙神话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再谈及一个昔日辉煌“死者”的不是,似乎有点很不道德。但痛定思痛,从公关的角度看科龙的悲哀,对中国企业或许能引起另一番思考。

德勤火上加油?

今年年中,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退出科龙,不再担任格林柯尔科技和科龙电器的审计师。原因是德勤就科龙电器2004年度财务报表发表了保留意见,德勤受在其保留意见中提诉的审计范围限制,所以德勤认为,无法对科龙电器在

会计管理方面的承诺表示满意,因而,德勤决定将不再继续接受科龙电器的聘请担任该公司审计师。

同一天,科龙电器紧急召集全国媒体汇集总部顺德进行危机公关,然而,在为时一个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不仅关键人物顾雏军没有露面,科龙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李志成也没有出场,科龙电器人员更只字不谈遭中国证监会调查事宜,更一厢情愿要求记者不要对此进行提问。

而且,在新闻发布会上,科龙电器总裁刘从梦用一个多小时,大讲科龙电器销售的好形势,国美等卖场更表示力挺科龙。对业绩大谈其谈的科龙,会后面对记者关于科龙遭调查的追问,却一律不予回答,进行推托,甚至在回答关于科龙电器为何蹊跷亏损的问题时,科龙电器总经理刘从梦表示,这个问题应该问德勤会计师。

针对德勤的退出,格林柯尔召开的说是新闻发布会,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坦然和诚意,不仅没起到灭火的公关作用,倒是火上浇油。

TCL比格林柯尔更聪明

事实上,在格林柯尔遭到郎咸平炮轰时,其危机公关同样遭遇失败。因为郎咸平挥剑所指,并非格林柯尔一家,另外还有海尔、TCL。但是三家采取的危机公关招数去截然不同。

比如,就海尔Mbo事件,郎咸平“四问海尔管理层”,认为海尔避开地方政府“看管”,海尔在玩MBO猫鼠游戏。对此海尔是除了略微解释一下“持股会”之外,态度非常明确,我

做我的企业,把企业搞好了,业绩说明一切。这种态度无疑是明智的。沉默是金,不做应对,业绩说了算。

同时,郎咸平认为TCL创业的22年,李东生由几乎身无分文演变到身价近12亿元,成为TCL改革的最大受益者。TCL发展的过程实际是国有资产逐步流向个人的过程。被指责之后,TCL集团则向媒体发来6点意见质疑郎咸平的报告。不过,TCL集团随后表态,这些意见是董秘陈华明个人的,不代表公司,公司董事长李东生也不对此回应。但在背后,TCL积极与郎咸平、机构投资者、媒体进行沟通。

而顾雏军,一直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针对郎咸平的质疑可谓“士可杀,不可辱”,与郎咸平非要来个鱼死网破不可,起诉、谩骂、诉苦、召开新闻发布会,挖郎的丑闻。结果竟是弄巧成拙,置企业和自身于风尖浪口,成了人民战争的靶子。虽然后来顾雏军幡然省悟,不再口无遮拦但为时已晚,早已遍体鳞伤。

不要回避问题

危机公关实际上是组织在遭遇突发性变故,以至于严重影响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形象的情境下,所采取的紧急公关措施。危机发生之后,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表明企业的立场,通过传播媒介来阐明企业对于危机事件的基本态度与原则,表达企业对于危机事件的关注是非常迫切的事情。有效的危机公关传播,应坦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公众的批评,并有积极的挽救或改进措施,达到企业、受害者和社会公众的沟通理解,化解彼此间的误解或敌意,再建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遗憾的是,科龙的危机公关策略恰恰与此要求背道而驰。结果科龙不仅得不到公众的谅解,还使已经受到伤害的公共关系雪上加霜。

就像在德勤退出科龙的当天,科龙所举行的发布会上的言词给人感觉明显在封锁消息,拒绝澄清,甚至于一点也不敢面对科龙的丑事。危机公关的前提是提供充分的信息,科龙如果连真相都不愿意透露,仍然对事情藏着、掖着、捂着、盖着,公众怎么能够相信解决问题的诚意,又怎么对失误给与谅解。何况被传监视居住的科龙董事长顾雏军并没出席新闻发布会,这本身就是一种异常,科龙并没有就此做出令人信服的说明,以打消人们的疑问。

另外,遭此重大变故,在新闻发布会上,科龙并没有急于向外界传达其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而是故作镇静地表示“业务运作很好,一切正常,不利局面没有影响公司正常运转”。此时公众需要了解的是事情的真相,不是你公司的业务状况。何况此时你避重就轻,你说出来的 业务状况,别人会认为你的是真实的么,不含水分么?毕竟,科龙给人的印象一直在哄骗公众。所以,既然你科龙发生了危机,就意味着某些环节出了问题,这是绝对不能回避的;何况危机公关传播只是在此前提下采取的挽救活动而已。

因此,当企业发生危机时,根本还是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健康向上的经营理念和举措,这是决定传播效应好坏的关键要素。企业的本质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是 “以人为本”的,任何时候,企业一定不要忘记:真诚应该是贯穿危机公关传播的全过程。这一点,应该对科龙以及其他进行危机公关的企业有所启发。

科龙的品牌战略

当今社会经济结构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拍岸而来。“知识经济”这一提法是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即OECD,简称经合组织)首先提出的。其对知识经济作定义是:“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即将来临,“品牌战略”愈来愈受到企业及管理科学界的重视。一个企业想从默默无闻中迅速崛起,使企业美名远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功导入品牌战略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品牌战略的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乐于选择被宣传的产品。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和最具有现代规模的制冷企业。旗下拥有“科龙”、“容声”系列冰箱;“科龙”、“华宝”系列空调;“三洋科龙”系列冷柜和“科龙”系列洗衣机等系列名牌,个个声名显赫,荣誉满载;其产品畅销海内外,并居世界冰箱企业五强之一。三位一体,著眼于高精度、高性能、高质量的零部件生产,是科龙名优品牌的坚实后盾。由于正确导入品牌战略,科龙不仅使冰箱的产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位,目前已进入世界前5名,空调的全国质量检测连续6年跃居全国第一名,“科龙”冰箱、空调等迅速成为全国名牌产品,科龙也进入全国500家工业大企业的行列。科龙的驰名之路首先在于科龙人的品牌意识强烈,从改企业名为“科龙”之时,科龙人就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有品牌意识只是必要条件,科龙人还脚踏实地实施了一系列的品牌战略。依靠自主开发先进的名牌产品,再靠“零缺陷”的质量标准生产出高质量商品,最终依靠完善的“三优规范化”服务体系把商品送到用户的手中。那科龙是如何针对企业的自身条件成功地导入品牌战略的呢?经过对科龙的一番了解,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成功导入CIS战略,树立企业形象

CIS——企业识别系统,就是设计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为目的的一种新的经营技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导入CIS战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既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创立名牌的需要。名牌之争就是形象之争,是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形象竞争。为能显示企业加入国际大市场的雄心壮志,1992年,科龙人毅然决定用“科龙”命名新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和空调器新产品注册商标,这预示着企业犹如“科学的巨龙”,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迈向崭新的科技领域新时期;同时象征产品的高档次,高科技品质和科龙人不断领先,永远向前的精神意念。1992年10月,“科龙”这个“三位一体”(企业名称、商标名称和产品名称)取代了过去的“广东珠江冰箱厂”(厂名)、“容声”牌冰箱(商标和产品名称)。

科龙从试制第一台冰箱开始,决策者就充分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从国外著名企业IBM、可口可乐、本田汽车公司等的形象塑造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深刻认识到树立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为产品设计一个好形象对于科龙今后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时代的不同,消费者的品味自然也就不同,任何一种产品形象是不可能长期维持不变的,科龙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于是根据不同时期消费者的品味不断作出适应潮流的品牌设计,不断更新、改进、让科龙更加“深入人心”。科龙成功导入了CIS战略,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激励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还为企业吸引更多的股东和资金。总的来说,成功导入CIS战略,给科龙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

二、以质取胜,创立名牌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冰箱乃至家用电器生产厂家纷纷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究其原因,不外是认为国内冰箱市场需求已近饱和,竞争过于激烈所至。当然,市场容量有限,生产能力又过剩,总会淘汰掉一些落伍者。其实,失败的企业都不是输给了市场,而是输给了自己。就拿产品质量来说吧,许多企业起初质量不错,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便渐渐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品牌推广上面去了,质量却随规模的增加而下降,成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到头来,消费者弃之如敝履,企业最后终于落得产品积压、效益下降直至关门大吉的下场。这里不是说品牌不重要,但是品牌只是标,质量才是本,质量必须随品牌的推广而上升。反之就会使企业的发展如同沙地上的高楼,总有一天会塌下来。

质量是名牌的灵魂,名牌产品是高质量的代名词。“以质取胜”是科龙创业的基石,矢志不移坚持不懈地贯彻全面质量管理方针,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推动企业发展。一如既往的贯彻鲜明的质量意识,锲而不舍地综合发展现代营销策略,确保科龙以最佳效能、最严格的保证,实现客户最本质的愿望。科龙人关心质量胜过生命,他们在生产中决不会放过一丝暇纰,他们的质量口号就是“零缺陷”。所谓“零缺陷”,其内涵就是把住工人的工作质量关,让每个人每个环节都不出问题。要实现完美无缺的“零缺陷”质量标准,达到世界级质量的目标,需要有一种内在的文化氛围,在科龙,无论是老一辈的或是刚上线的都会意识到质量对于科龙成功的重要性,而且都能够主动地寻求提高质量的途径,积极为达到完美无缺的“零缺陷”而奋斗。科龙原总裁潘宁曾向全厂发出号召“当产品质量与产品数量发生矛盾时,产量无条件地服从质量”,这个战略方向从长达16年的发展来看是相当正确的。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十多年来,科龙始终走的是一条“高起点、高投入、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专业化的制冷发展道路”,其发展历程显示出“稳中求快、专中求多、大中求强、强中求好”的特点。科龙秉承“开拓、拼搏、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的两个轮子,沿着质量效益型的道路迅速发展。1996年,只有12年成长经历的科龙,就已成了国际跨国公司走向中国市场首先征服的对象,国外一大公司的总裁曾公开扬言:“我们要用同科龙公司一样的检测设备,分解容声冰箱的各项性能,在中国制造与容声冰箱技术参数相同的冰箱,宁肯三年亏损2.5亿元,要让容声冰箱在中国消失。”这绝不是外商兴之所至随意说出的西方式的幽默。科龙于是“你打进来,我打出去,在世界市场上比个高低。”几年来,科龙不惜重金不断从全国各地招集了大量技术和管理型人才,增加企业发展的后劲,同时不断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关键设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进国际科技之精粹,设计、制造出空调器的经典产品。如:国内制冷待业首屈一指的“科龙”牌空调是科龙与日本夏普高科技合作的结晶。当然,科龙人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注重吸收消化,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大胆改进。

四、三优规范化,服务暖万家

要在广大消费者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创立名牌,服务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科龙多年一直鼎承“诚信、务实、尽善尽美”的服务宗旨,“热情、周到、迅速、一步到位”的服务方针和“让科龙用户100%满意” 的服务目标。科龙不仅重视产品的质量,更注重职工的服务水平,使用户在得到满意的商品同时,也享受到优良的服务。科龙独树一帜的服务方式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口碑,400多个维修服务网点遍布全国各地,27个维修中心及时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并采用国内首创回执业务,使科龙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递增。出口销售大部分根据客户定牌,以OEM(定牌生产)安排出口海外市场。

科龙自1996年3月15日起一直倡导“三优规范化服务”,为每一位科龙的用户提供了优质产品及超值服务,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三优”是指:优质咨询、优质安装、优质服务。“规范化”是指:服务人员素质规范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工具规范化。真可谓“三优规范化,服务暖万家”。以最完善、优质的销售网络服务于每一客户,是科龙的一贯宗旨。“尽管远在千里,科龙却始终关注您。”

五、双剑合璧,所向披麾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产品销售的买方市场现象将是一种常态,市场经济就是竞争求存,强强联手不仅可以扩大规模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又可以使消费者从中获益。“科龙“,“华宝”强强联合,双方取长补短,“1+1>2”,“科龙”的资金优势、管理优势与“华宝”的技术开发和网络优势相互结合,使得联合企业的竞争力大大提高。科龙的前任总裁潘宁说:“科龙华宝强强联合,是科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加快国际化战略,配合国家产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进行存量资产调整,以规模效益迎接未来挑战的必然选择。”

科龙与华宝联合后,已在规模效益、市场份额、产品更新和服务上更上一层楼。由此可见,科龙与华宝的联合,不是朱总理担忧的“穷哥们和穷哥们合在一起,还是穷哥们”,而是双剑合璧,所向披麾。科龙、华宝的强强联合的成功,给企业界走“强强联合,共创名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给中国民族工业增添了光彩。

六、倡全球战略,创国际名牌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环境,科龙要扩展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以科技进步、产品创新、市场开拓为动力,以企业发展带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共同振兴为目标,彻底融入到国际大市场的潮流中去。为此,科龙提出了产业专业化、经营国际化、技术精尖化的“全球战略”,其目的为:创国际名牌,成为世界级的制冷企业。其核心内容是:充分利用国际富裕资金,引进世界的先进技术、管理和设备,吸纳和造就国内外的精英人才,塑造消费者满意品牌,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在竞争中创出国际名牌。

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速,生存的使命和责任感,将使科龙这面中国制冷业的旗帜,继续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在“全球战略”的新布局中,创造出中国的世界名牌,成为新世纪的企业巨人。

创造中国的世界级名牌,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众所周知,“弱国无外交”,政治大国的我国属于“品牌弱国”,“国家兴衰,匹夫有责”。有鉴于此,笔者希望我们众多的企业家,从品牌战略透析品牌与企业生存发展的中心课题,能从“走在前面,功在国家”的企业——科龙汲取勇气和精神意志、新知和经验。运用品牌战略系统工程缔造强势名牌,发展中华民族企业,使其在经济上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

科龙营销战略:从遥控到直控

人们注意到,从2005年8月以后,冰箱市场占有率曾经"九连冠"的科龙集团,对其庞大的营销网络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变革。其结果之一是在今年上半年,科龙的大批发户生意量比同期减少了30%,而大零售商的生意却剧增72%。不仅如此,今年科龙的直控零售网点从2800多家激增到4100家,增幅高达40%。

作为中国冰箱研发、生产、销售的重要企业,科龙在半年内对自己生死攸关的营销网络作了成功地调整并保持了业绩的不败。近日记者走访了科龙集团冰箱营销本部总监陈文军,倾听了他对科龙冰箱营销战略的解密。 市场风向促壮士断腕十几年来,科龙建立了一个引以为荣的营销网络,这就是通过强化批发网络遥控市场。网络批发率高达80%,冰箱的占有率也连年夺冠。但是,势易时移,这种当年的成功模式,已经显现出危机。最明显的表现是,以前商品琳琅"高大全"式的百货商店人满为患,今日则星罗棋布的家电专业店门庭若市。

这就是说,在以前销售渠道强干弱枝的局面下,科龙批发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诸侯经济
下一篇:发展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