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副中心城市

    什么是省域副中心城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是指在一省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经济辐射力超出了自身管辖的行政区范围,拥有独特的优势资源,且与主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的特大城市或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省域中心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的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省域副中心城市必要条件

    第一、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的人口规模。根据统计资料分析。一个真正的副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不仅应当与周边城市相比有相对优势。而且其经济总量不得低于500亿元(2005年)价格;人口规模大于100万,否则难以称为“副中心”城市。

    第二、距离中心城市不能太近、太偏、太近,就意味着其难以拥有自己独立的辐射范围,这是副中心城市成立的前提。一般认为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的距离最好在300公里以上。副中心城市位置不能太偏,地势也不能太崎岖,否则就远离了交通要道,城市规模也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组织领导、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难度更大。

    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措施

    一、解放思想

    营造创新文化氛围要在对城市文化资源深刻认知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城市文化资源如何有助于城市的整体发展,将城市的创新文化反映、融会到城市景观、产业发展社会网络、个人素质等方面。省域副中心城市应以其相对应的地位使命感在全市范围内积极践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和尊重创造”的宽容思想。通过实施全民学习计划,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实施科学普及和创新培训计划,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和市民提供各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培训,为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把创新内化为城市精神: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革新人才,造就一大批技术产业化管理专家.造就一大批善于激发潜能的培训师。要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培育企业家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继续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使全社会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二、完善政策支撑

    充分调动全社会创新的积极性

    1.建立健全推进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

    省域副中心城市应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完善“城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省域副中心城市人大常委会应抓紧制定颁布“城市专利管理条例、城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一批地方法规,将保护和促进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法定化、规范化、制度化.构建完整的创新政策法规体系,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法律保障。

    2.加强政府规划,加大科研支持力度。

    省域副中心城市政府一方面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解决部门利益分割、多头管理、职能错位等问题。在科技投入、科技转化、科技鉴定、科技人才等方面形成协同一致的创新激励政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创新,逐步增加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并强化激励机制,安排专项资金,重奖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个人。着重加大对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企业是城市的基本元素,企业创新是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容。政府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要向自主创新型企业倾斜。要支持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获得创业资本资助,科技研发资金对创业投资可实行匹配投入。自主创新型企业除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外,可优先获得土地和厂房等资源。

    三、加强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省域副中心城市政府应通过财政每年安排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大力吸引海内外高级人才到宜昌创新创业。加快高层次紧缺人才、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公共研发平台面向海内外招聘具有跨学科知识、跨行业经验和广阔视野的自主创新领军式人才。实行技术人才柔性引进政策,以多种形式的“人才驿站”为载体,广泛吸引海内外高级人才。一方面,设立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对在技术、研发、金融、文化、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给予奖励。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训工作。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型人才带薪培训和学术休假制度。支持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培训制度,鼓励民办培训机构参与政府主导的技能人才培训。政府应该对产业发展紧缺人才的培训经费予以一定支持。

    四、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1、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努力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省域副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高校、中央、省直属大型企业与科研机构的作用.并引进大院大所,共建高水平技术开发机构,积极扶持他们建设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同时要启动建设科技文献检索服务中心、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并定期举办人才科技周,打造人才科技交流合作的平台。

    2、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当前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并通过一定的区域运作模式进行管理,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提高科技园区的建设服务水平,大力吸引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自主创新型企业入园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并使其尽快晋升国家高新区建设,努力将其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核心区、科技创业的集聚区,使创新主体和相关要素在园区内高度集聚、交互作用,成为城市重要的创新源。

    五、加快创新资本平台建设

    1、市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重点支持创新技术平台建设、关键高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设、高级人才培养和引进等。优先解决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早期投入等问题。

    2、引进发展发展创业投资机构。

    大力吸引海内外创业投资机构来宜进行创业风险投资.积极支持鼓励本地有实力的企业、科研院校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依法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并引导其增加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鼓励银行、证券、保险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支持引导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引导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尤其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

    六、培育、留住大型企业

    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指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具有郊游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区域发展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可以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互动.加快城市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 1.0 1.1 何伟军.尤培锋.以创新精神推进我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J].经济众说.2008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政治责任
下一篇:标杆电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