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适应能力

目录

什么是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们进行社会参与时的完好状态。即: ①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发挥。②作为健康人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并执行相关的任务,发挥有效的功能。③人的行为与有关的社会、道德规范相一致。

体育活动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1.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

有人认为,人们的基本人格倾向就是具有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适应功能。还有人认为,人们身上某些人格特质有助于人们应付外在压力,适应社会。因此完善一个人的个性也在发展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Bos等人(1993)进行的一项元分析表明,绝大多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运动对人格的培养有积极作用。Cox研究也指出,随着运动锻炼的持续进行,运动员的个性将逐步由内向外发展。有研究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的实验得知,男女不同组的性格特征中恃强性、敢为性、有恒性、独立性、情绪稳定性自律性与乐群性、兴奋性上体育专业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从这一研究结果发现,影响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体育运动有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良好性格的形成也就是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2.体育运动对心理优势感的影响

心理优势感包括4个方面,即自信、自尊、自主和控制感。这4个方面也就是自我概念的内容。自我概念是指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一定依赖于积极的自我评价,也依赖于愉快和自主支配的各种活动,它包括自尊、自信自我认识。其中Basch认为自信是人对自己的感觉,关键在于“能力的经验”(the exPErience of competence)。罗杰斯认为,对于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他的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自我,自我概念不仅控制并综合着个人对于环境知觉的意义,而且高度地决定着个人对于环境的行为反应。因此在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中,自我概念起重要的作用。Higgins、Cantor及Linville等认为:“自我认知在人们处理日常事务、不良情绪及各种与心理健康有关的问题时起着一定的作用。”Linville认为:人们对压力的易感性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人们在自我认知上的差异,自我复杂性越高,由压力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小。Rogers(1951年)指出:机体采纳的许多行为方式是那些与自己概念相一致的。总之,自我概念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很大,自我概念强的人则表现出一种自信、自尊心强和自主等心理优势感的特性,因此增强自我概念能力有助于适应外在变化的社会环境。在对于研究影响自我概念的因素中,大多数涉及到体育运动对自我概念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与降低焦虑及抑郁水平,提高自尊,维护良好的心境及积极情绪状态有关(Ragain,1990,BIddle,1999;Fox,1988)。Marsh & Shavelson(1998)提出:自尊结构的等级模型,即随着处于低水平的具体领域的自尊水平的变化,处于高水平的整体自尊也随之发生变化。桑斯特罗姆(SonstROEm,1982)提出:身体形象与身体能力的知觉与综合的自尊相关。国外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参加运动的少年犯比不参加运动的少年犯自信心及合作性提高了。有许多研究都一致得出了优秀运动员的自信水平也高,且成功运动员自信高得多的结论。Turker研究表明: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可以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罗伯特等人采用哈特的身体能力量表进行的测试发现,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比不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有更强的能力感。一项关于体育运动对儿童自尊影响的元分析研究(Gruber,1986)结果表明:从事体育运动的实验组自尊测量得分高于不从事体育运动的控制组1.5个标准差。纵向的研究结果也发现,长期的身体锻炼后自我概念出现了显著改善,而影响自我概念改善的主要因素有锻炼的时间、锻炼的频率和锻炼的类型。目前的看法一致认为,体育运动的长期心理效益是提高自信和自我概念。还有人认为,在一些可能来自持续锻炼的心理影响中,自我概念被认为是最稳定改善的。正是在运动中形成的心理优势感,通过心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使人们有信心去面对外界环境,达到良好的适应状态。

3.体育运动对心理能量的影响

心理能量包括3个方面,即活力、动力和能力。活力是从情感方面来谈的,现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有利于改善人的情绪,通过体育运动使个体身心愉悦,情绪高涨。动力是从意志方面来谈的,现有的研究也表明了体育运动有助子意志品质的改善。老年人从事迪斯科运动对老龄人心理健康影响的追踪研究发现:通过运动前后两次心理间卷及心理测试的对比分析表明,按要求坚持迪斯科运动,3个月后心理问卷中的人格及意志因素平均分增高。还有研究对已毕业进人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的100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5%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有助于意志品质的提高。还有研究关于缝身运动处方对提高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表明:实验后意志品质中,实验组比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能力方面有很多研究都表明体育运动有助于认知能力与应对能力的提高。

4.体育运动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

人在体育运动时,既需要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就是在这人际互动的过程中人们提高了交往与合作能力。实践也证明:经常性地参与体育运动,特别是参与集体性的体育运动,有助于个体加强合作意识,有助于个体培养团队精神。Brawley(1979年)等人的研究也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更易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人际交往能力也更强。一项对城市女职工闲暇体育调查结果表明,从事一定时期的体育活动后,人际关系有所改善者,占样本的51.02%;老龄组(55岁以上)的调查结果是有60.22%的人认为从事体育活动后,感到人际关系和谐。交结的朋友多了,甚至有的成了挚交。从研究的结果可知,不管是何种人群,体育运动都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所提高,而且这种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使他们能够顺利地适应变化的人际环境。

5.体育运动对心理弹性的影响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面对压力情境时所需要的素质,因此应对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个体能够处理好各种压力情境。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运动有助于应激能力的提高。最近的一篇文献综述(Taylor,待发表)对1989年以来发表的14项横向研究、11项关于长期锻炼的研究和14项关于一次性锻炼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14项横向研究中有9项研究声称,在受到心理应激后,有锻炼的人应激反应小;11项关于长期锻炼的研究中只有5项研究表明,锻炼对应激反应具有良好作用;14项关于一次性锻炼的研究中有10项表明,对锻炼后出现的主动或被动应激刺激,应激反应较小。Grews和Landers(1987)报告了关于心理社会紧张刺激物的反应对有氧健身运动的有益效果,有氧健身运动可以显著增强应激反应性甲尤其是与生活方式或工作有关的应激。安德森和威廉斯的观点:一般的身体练习比沉思和音乐欣赏更能降低面对应激情景中的应激反应。与习惯于坐着的人相比,经常从事身体锻炼的人更少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即便是有应激反应,也能很快地从中恢复过来。就其产生的原因机制的研究认为:体育锻炼之所以能降低应激反应,主要是由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从而减轻特定的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有章李明龙主编.第一章概论.现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治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 ↑ 阳海英,张庆建.体育活动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3)
  •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银行抽贷
    下一篇:投资回收期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