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Woodssystem)

目录

    1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4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责任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缺陷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原因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束9参见条目

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该协定对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德、意、日是战败国,国民经济破坏殆尽。英国经济在战争中遭到重创,实力大为削弱。相反,美国经济实力却急剧增长,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从1941年3月11日到1945年12月1日,美国根据“租法案”向盟国提供了价值500多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美国主张“在很短的一个过渡阶段之后,不允许保护关税、贸易限额,以及诸如竞争性货币贬值、多种汇价、双边清算协定、限制货币自由流通措施等各种形式的金融壁垒存在下去”。但当时英镑仍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之一,国际贸易40%左右是用英镑结算,特惠制与英镑区依旧存在,英国在世界上还保持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1943年,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和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分别从本国利益出发,设计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计划,即“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设立一个国际稳定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使各国货币与之保持固定比价,也就是基金货币与美元和黄金挂钩。会员国货币都要与“尤尼它”保持固定比价,不经“基金”会员国四分之三的投票权通过,会员国货币不得贬值。而“凯恩斯计划”则从当时英国黄金储备缺乏出发,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将各国的债权、债务通过它的存款账户转账进行清算.

凯恩斯在会议上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缺陷

  • 美元的清偿能力和对美元的信心构成矛盾,表现为美元的国际货币储备地位和国际清偿力的矛盾、储备货币发行国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政策协调的不对称性以及固定汇率制下内外部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等;
  • 汇率体制僵硬,无法通过汇率浮动自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责任主要落在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一方,牺牲了它们的经济发展目标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原因

1.制度自身的缺陷。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职能

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

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又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

(1)美国黄金储备减少。

美国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海外军费巨增,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源源外流。196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已不足以抵补当时的210.3亿美元的流动债务,出现了美元的第一次危机。60年代中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1968年3月,美国黄金储备已下降至121亿美元,而同期的对外短期负债为331亿美元,引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没有充分的黄金储备作基础,严重地动摇了美元的信誉

(2)美国通货膨胀加剧。

美国发动侵越战争,财政赤字庞大,不得不依靠发行货币来弥补,造成通货膨胀。加上两次石油危机,石油提价而增加支出;同时,由于失业补贴增加.劳动生产率下降,造成政府支出急剧增加。美国消费物价指数1960年为1.6%,1970年上升到5.9%,1974年又上升到11%,这给美元的汇价带来了巨大冲击。

(3)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利用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实力和其他国家被战争削弱的机会,大举向西欧、日本和世界各地输出商品,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入美国。各国普遍感到“美元荒”(DollarShortage)。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出口贸易的扩大,其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美元和黄金储备增加。美国由于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资金大量外流,形成“美元过剩”(DollarGlut)。这使美元汇率承受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不断出现下浮的波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束

到20世纪60~70年代,爆发多次美元危机,其后以1971年12月《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同时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由于受投机商冲击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但直至1976年国际社会间才了达成了以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

参见条目

  • 联系汇率制
  • 固定汇率制
  • 浮动汇率制
  • 金本位制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世界银行
  • 史密森学会协议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团队执行力
下一篇:消费者剩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