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效

目录

1.什么是运动后效2.运动后效的历史3.运动后效的原理

什么是运动后效

运动后效(MAE)是指注视一个移动的视觉刺激并保持眼睛不动(几十毫秒到几分钟不等),一段时间后将眼睛注视到静止的物体上,在大脑内产生的一种视觉错觉现象。这时静止物体看起来会朝着刚才注视物体运动的相反方向运动。这种运动后效现象被认为是神经性的运动适应造成的。

例一:如果一个人一直盯着瀑布看,几分钟以后,当他看周围静止的岩石的时候,就会发现眼中看到的岩石在向上移动。这种岩石向上运动的错觉就是运动后效。这种运动后效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瀑布效应。

例二:一个人盯着旋转的螺旋线的中心几十秒种,然后看周围的静止物体的时候,会发现这些物体开始以与螺旋线旋转的相反方向扭曲。这种运动后效叫做螺旋后效。

运动后效的历史

亚里士多德(大约公元前350年)描述过视后效应,但没有指出视后效应的运动方向。最早对视后效应的清晰描述是JanEVAngelistaPurkyně(1820)在观看了一场阅兵式之后做出的。RobertAddams(1834)在观察国苏格兰的FallsofFoyers瀑布时发现了瀑布错觉效应。根据Verstraten(1996)的说法,瀑布错觉一词是ThoMPSon(1888)创造的。

运动后效的原理

运动后效的原理是由于感知这种运动的视觉神经会变疲劳,疲劳后的视觉由快速运动物体转为看较为慢速、较为静止物体的时候,视觉神经的感应就会出错,而人的大脑会将此解释为反方向的运动。实验证明,如果只是单眼接受运动刺激,而双眼出现了运动后效,说明运动后效不是产生于视网膜水平,而是在中枢或皮层中出现。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意动心理学
下一篇:季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