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原则

目录

什么是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的产生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与差异性,教学活动要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我国,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先行者,他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南宋朱熹在总结孔子教育经验时说“夫子施教,各因其材”。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1.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因材施教的基础就是对学生的“材”有所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注意这种了解活动。既要了解全班学生的一般发展水平,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知识水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个人特点。了解学生首先要树立全面的观点,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还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应当看到学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一方面要“因材”,即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主要的是要施教,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以取得有效的成果。教师采取的教学措施,一方面要建立在对多数人都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又要能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正如学生的个别差异存在着多样性一样,教学的措施也应该是多样的。教师在提问内容和方式,布置作业的分量和难易及课外学习和指导方面都应该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从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出发,又照顾到个别人的特点和需要。

2.正确对待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我国很多学校特别重视尖子生的培养,选拔和培养优秀生和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是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不能只抓“升学有望的”学生,放弃多数学生。教学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长善救失,使每一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材施教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 司晓宏,张立昌主编.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8.
  2. 2.02.1 马凤芹,杨国欣主编. 教育学. 北京市: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08.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专业教育
下一篇:计算机辅助教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