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促农

目录

1.什么是以工促农2.以工促农的标志3.以工促农的现状4.以工促农的推进对策

现代大农业概念涵盖了涉农产业链的基本内涵,农业产业链包含着“大农业”、“大流通”的思想。因此,区域政府应在农业产业链理论的思想框架下,遵循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内在规律,转变就农业抓农业、就工业抓工业的传统思路,要重视当地产业之间的相互联动关系并有意识地强化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三次产业的相互链接来构建农业产业链。笔者将针对我国现有“以工促农”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以工促农”构建的政策建议。

1.增强农业产业链主体的活力农业产业链强调各主体通过构建产业链能实现各自(尤其是农户)利益的增加,只有涉农工业企业和农户的自身利益都增加,它们才具有构建农业产业链的动力。农业产业链城乡间构建的主体是农业企业,其内部组织的空间结构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协调机制,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链中起着枢纽的作用,农业企业是“以工促农”经济活动中的实际承担者和组织者。农业产业链中的涉农企业因为与“农”有关而相对弱势,因此,要着力扶植与壮大龙头企业

2.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的核心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因此,从根本上讲,“以工促农”机制的目标是促进农民增收受比较利益机制的驱动,农业资源不断向非农部门转移,而外部非农部门资源却很难进入农业领域,在企业和农户的博弈中,农户总是处于弱势,因此,农业组织化是“以工促农”机制建立的核心问题。我国缺乏两类组织:一是缺乏像El本农协这样的农民合作组织来保护农民的利益;二是缺乏行业协会来保护企业的利益。㈣因此,要培育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衔接的中介组织载体,特别是各种类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农户公司化”模式由于有实体形态的公司出现,减少了在契约型联盟中普遍存在的广大农户组织松散、难以提高农业效率的风险。政府要根据当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户的能力和意愿,推广“农户公司化”。

3.构建农业产业链的信息平台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是增加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和协作程度,解决供应链之间的协同问题,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农业产业链涉及农户、加工和流通领域,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确保农业产业链所需要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输。“电子商务是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和流程整合一种较好的技术框架,协同电子商务模式(所谓电子供应链)是农业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企业信息化的高级目标。”政府部门要为农业信息化服务于“以工促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打好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管理观念、信息化企业人才的培养、信息化企业文化的形成等。

4.延伸、修补与整合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链是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因此,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应强化整链运作意识,建立信任关系,使各环节利益与整个产业链的利益紧密联结起来。其关键在于打造农业产业链品牌,提高整链品牌竞争力。与原有链条各自品牌比较,打造农业产业链品牌的直接结果是:初级农产品、加工过的产品价格的提高,价格提高则收益增加,农户和龙头企业都能从中获益。“以工促农”的出发点是逐步破除影响农业产业链城乡间整合的体制性障碍,因此,要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形成区域封锁,避免人为割断产业链的联系,树立系统发展的思路,成立协调组织,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保证整体产业链各环节在物流信息流的畅通与协调。同时,以延伸、修补、整合农业产业链为手段,建立起农业与非农经济的内在联系,促进相对完整的区域农业产业链的形成,推进产业链壮大升级。

5.优化农村的投资环境农业产业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一、二、三产业,涉及到城乡之间、条块之间关系。而且涉及到政策、立法计划、体改、农业、国土、财政、金融、供销等各部门。为了引导涉农工业企业把产业链向农业延伸,需要在农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着力改善农村投资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农村、农田基本建设属于基础性投资,需要政府主导投入,只有公共投资首先进人农村,才能引导、带动民间资本向农业注人;基层政府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只有不断提高基层政府的服务意识质量,消除体制和政策性障碍,才能让涉农工业资本愿意投资于农业。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个人收入
下一篇:教育决策机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