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管理

crEDIt risk management)

目录

    1.什么是信贷风险管理2.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3.信贷风险管理的实施进程4.信贷风险管理原则与内涵5.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6.信贷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7.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8.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9.信贷风险管理的环节10.信贷风险管理系统11.信贷风险管理的意义12.参考文献

什么是信贷风险管理

信贷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程序,对风险进行评级、分类、报告和管理,保持风险和效益的平衡发展,提高贷款的经济效益。信贷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列化的工作,贯穿于整个信贷业务流程,自贷前信用分析、贷时审查控制、贷后监控管理直至贷款安全收回。

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

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促进信贷业务管理模式的转变,从片面追求利润管理模式,向实现“风险调整后收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风险管理方式,向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转变;在注重单笔信贷业务风险、分散管理的模式的基础上,加强信贷业务组合管理。通过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可以准确识别和计量信贷业务的风险成本和风险水平,从而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提高银行竞争能力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能够及时采集、监测、度量和调制各种风险;另一方面这个系统要能够对银行的各种行为提供完善和全面的决策依据,为未来的风险控制和失误改正提供准则,也为各种监控提供手段和工具。

(1)风险管理的实施程序

构建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保证这个机制的适用和实用,同时还要保证这个机制的有效和及时,因此,这个系统应该遵从风险的本质规律来制定程序。

1.对风险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保证银行确立风险管理目标,并为如何选定管理模式打下适用的基础。

2.确定银行所应对的风险分类和结构,以便所建立的风险管理机制有明确的控制和管理对象。

3.选择准确的风险信号,确定对风险信号的采集标准和时间间隔,保证对风险状态了解及时和准确。

4.根据银行自身实际选择适用的风险度量方法。

5.根据以往风险失败案例和风险事件的分析,确定风险临近或发生作用的银行安全阈值,以便作为风险评估的基本标准。

6.确立风险预警系统和中间控制过程,不仅通过人力和组织结构上予以保证,而且应尽可能通过电子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上述目的。

7.建立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个风险管理部门职责,并为银行选定具备风险度量和控制能力的专业人员。

8.建立风险控制指令和对风险处置的行为标准,并与风险预警信号采集和度量建立对应体系,保证银行风险管理的连续性。

9.保证银行风险预警调节传导的有效运行,控制各个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效果,同时确保银行与外部管理部门风险协商机制通畅运行。

10.确定当风险进入后期转化阶段时,银行需拟定对风险处置、转移和退出等一系列管理方案,提高风险抗御能力。

(2)风险管理的实施进程

信贷风险结构决定着一笔贷款的各个风险基点的作用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同时由于时变属性的影响造成信贷风险的结构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银行的风险管理需要按照这种内在的本质和逻辑规律来实施,尽可能将风险的各种关联和过程在一个完整预警体系中得到控制。这个风险管理进程或结构可用图1来表示。

(1)风险管理尽量前移,风险控制从选择客户开始。银行要支持能够盈利的客户,避免“风险投资式”的贷款,两者的风险报酬模式完全不同。因为管理“问题客户”的代价非常高昂,银行应尽量避开,“防止被骗的最好方式是不与骗子打交道”。

(2)重视第一还款(即借款人本身)来源,而不是将重点停留在关注抵押担保(即西方商业银行所谓的“砖头”文化)上面。宁愿给好的企业提供无担保的贷款,也不给差的企业提供完全担保的贷款。担保仅仅是一种保证,但绝对不是主要的还款来源。现金流是判别能否贷款的主要依据。

(3)从贷款获得的息差不是简单的存贷款利差或利润,它只不过是作为对银行给相关款人发放贷款所承受的相应风险的补偿。基于这一认识,西方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就必须找到能直接衡量其因此所承受的风险量化数据模型:其中包括款人的违约概率(PD)、预期违约风险额(EAD)和违约损失额(LGD)等。自然而然,量化工作,以至于应运而生了以提供量化信贷风险管理模型和数据为其核心业务的咨询服务公司,比如到2003年底,穆迪公司信用矩阵度量模型(credit—metrics)的客户已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目达2000多家。全球银行业对于量化信贷风险管理的需求强烈。

(4)贷款的收益有上限而本金损失无下限。从实际情况看,贷款的最大收益就是按与借款人所签订的贷款合同规定的利率,按期收回本息。但倘若借款人一旦违约,其涉及的损失则不会仅限于贷款本金本身。基于上述认识,西方先进银行在过去15年时间里逐步建立完善了一整套资本分配制度贷款定价模型,其核心要素包括:要确保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有能力承受所持有风险资产的风险,银行必须从每年赚取的收益中提取足够的坏账准备以便冲减预期内损失;要在任何时间内均维持有足够的普通股本资本以应付预期外损失;通过合理信贷定价,确保从客户所赚取的收益,足以弥补呆坏账准备的提取,并保证获得相应的资本回报率

(5)贷款集中不能像股票投资集中那样会带来额外收益,相反,它会造成额外损失。因为,预期外信贷损失或损失波动,不但取决于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的波动,也取决于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的内在关系。为此,西方先进银行通常会从以下四个层面监察和测量信贷组合损失的内在联系,包括风险评级、行业、地理和单个大借款人(集团)风险,并通过对信贷资产实施多元化管理来降低和减少信贷资产组合在同一时间出现损失的几率,从而将预期外信贷损失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基于上述认识,西方银行在其内部会增设专门负责对贷款发放后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工作的部门,通过不同的金融市场不断优化其资产组合,以达到降低组合风险,提高组合回报。

组织

(1)在推行审贷分离后,审贷人员(独立审贷人)所掌握的信息要多于送审人员(如客户经理或负责信贷调查人员)所提供的信息。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但会出现在贷款人(银行)和借款人之间,同时也会出现在银行内部审贷人与送审人之间。为避免包括道德风险在内的相关风险,西方先进银行通常会专门通过各种办法为审贷人员寻找和提供由第三者长期固定提供的涉及借款人的信息。有关审贷人员则把这种第三者长期固定提供的信息用作贷前核实和印证送审人员所送审材料,贷后则用作对贷款人的不间断跟踪和监察或预警。比如,不少西方先进银行就专门为其信贷审核人员订阅穆迪公司的按月更新信贷监察系统(credit monitor)和按日更新信贷监察系统(credit edge),从而掌握全球几万家企业的信贷信息。

(2)风险经理和业务经理平行作业。信贷风险控制遵循“四只眼”原则,必须是客户经理和风险管理员两人之行为,只有客户经理或风险管理员任何一方的贷款发放决定,信贷业务流程不能继续。花旗银行推行风险经理和业务经理平行作业,而且,每笔信贷的发放都必须得到至少两个经授权的信贷审批官(其中一人应为独立的风险管理人员)的批准。

技术与方法

(1)银行发放贷款并不一定要放在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内。自1992年《巴塞尔协议》实施以来,西方银行便十分重视对其资产负债表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信贷资产的规模与增长。不少银行更专门设立“资产负债表委员会”负责协调该项工作。以摩根大通银行为例,该行的政策其中一条就是由其组织发放的银团贷款,最终保留在其资产负债表的比例必须控制在某一相当低的水平。正因如此,尽管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公司的贷款有相当部分是由该行安排发放,但在这两家公司倒闭时,该行所遭受到的损失却没有外界所想像的那么大。

(2)贷款是可以买卖的。基于上述几个认识和理念,并出于优化资产组合和充分利用自身组织发放贷款能力来创造额外非利息收入的需要,不少西方银行均设立独立功能部门专门从事贷款买卖交易工作,并因此引起银行业务整体组织管理的变化。

(3)通过内部评级和高效职能管理体系控制单笔资产风险,通过资产组合分散系统性风险。在单笔资产层面:应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对资产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进行测量;应为每一个不同部门和细分市场建立定义清晰的操作标准,并确保客户经理和审批人正确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这些标准;要建立高效的信贷管理职能体系,发挥系统性的信贷审计职能,确保每一笔信贷敞口风险把握的精确性和所有的制度和条件均得以有效遵循。在资产组合层面:应明确组合管理和分散化管理目标,设立与银行业务发展及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的风险容忍度标准,并根据这一标准对资产集中进行限额管理;建立和维护一个全面的集中化信贷数据库,制定一套能有效支撑信用风险测量和管理的灵活的报告体系;要制定实施资产组合战略,在既定限额内,优化全部资产组合的风险回报率指标;依据风险限额监控资产组合头寸,建立头寸矫正计划,对超出限额的组合进行调整,并运用压力测试技术评估资产组合在不同的经济和行业周期情景下的表现。

(一)信息不对称

信息经济学认为,在经济运行中的任何一项交易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与该项交易有关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就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来看,不对称信息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称为事前不对称,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称为事后不对称。事前不对称信息会引发“逆向选择”;事后不对称信息会导致“道德风险”。而授信活动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导致信贷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

信息经济学把在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知情者)称为代理人,将不具备信息优势的一方(不知情者)称为委托人。在商业银行授信活动中,借款人对其自身的情况以及贷款项目的风险拥有更多的信息,而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情况以及信贷用途和风险可能缺乏了解,这种商业银行与借款人在信贷合约签订之前拥有信息的不对等,有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因为商业银行在这种现实情况下,要获取较高收益率,必须提高利率水平。由于它无法了解所有项目的风险程度,银行只能根据市场上各个项目的平均风险程度决定贷款利率。这样,低风险项目由于借贷成本高于预期水平而退出借贷市场,而那些愿意支付高利率的都是高风险项目,“逆向选择”由此产生,而贷款的平均风险随之提高。即使商业银行采取了抵押贷款这一风险防范措施,逆向选择依然会存在。这是因为,达成抵押协议的/%E6%8A%B5%E6%8A%BC%E7%89%A9"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售价金额核算法
下一篇:EMV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