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谓损失

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什么是无谓损失

无谓损失又为社会净损失,是指由于市场未处于最优运行状态而引起的社会成本, 也就是当偏离竞争均衡时, 所损失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社会净损失是由于垄断关税配额税收或其他扭曲等因素引起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不到的那部分,使资源得不到最佳限度的分配。例如,当垄断企业抬高价格时,消费者将减少消费,这样将导致减少的数量中本来可以实现的消费者剩余都流向了社会,这种社会性损失,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净损失。

无谓损失的图解

在图1中, 均衡价格p0 , 均衡产量为Q0。当产量为Q0时, 消费者对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消费的评价(即价值 严格等于生产者一产品的边际成本。如果由于某种原因, 消费者只消费了Q

一、理想市场模型

假设一个完全竞争的理想市场:土地需求者开发商与拥有完整产权的土地供给者农户直接交易。设开发商需求函数为P=f(Q),农户供给函数为P=g(Q)。在图1中以开发商需求曲线B E 和农户供给曲线DEo示意函数的单调性,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土地均衡价格Po和均衡交易量Qo.

民具有自主的土地转让权,则当其他条件不变,而城市建设用地价格升高时,会有更多的农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即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量随着价格提高而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本文研究农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市场,可转用的农用地存在替代品,即二级土地市场上待转让、出租的土地。现实中存在很好的证明:“8.31大限”后,经营性用地只允许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出让,引起通过征地出让的土地价格提高,于是一些开发商转而寻求另外的途径即通过替代性的二级市场获得土地,因此随着土地价格升高,其需求量减少。

二、协议出让土地与社会净损失——C1、C2

1.社会净损失C1

协议出让土地时,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官员与某个开发商在屏蔽了市场竞争的情况下,经过双方的协商而议定的土地出让价格,通常表现为很低的协议价格。虽然现在规定经营性土地的出让实行招标挂、牌拍卖的程序,但是在有些地方,虚假招拍挂使土地出让价格实质上仍然是不公开的协议价格。

协议出让土地的过程中,开发商是土地需求方,政府是垄断供给方,控制出让价格。但是,政府的垄断行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垄断厂商。作者通过对开发商的访谈了解到,现行制度下的土地出让价格往往偏低于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中开发商与农户之间议定的土地均衡市价,即P1<Po。这是由于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牟利动机促使他们对开发商实行优惠的土地出让价格,甚至某些开发商通过对地方政府官员的寻租实现了较低的土地出让价格。地方政府在确定出让土地的数量时主要的考虑不是农民的成本,而是开发商的需求,于是土地的出让数量Q1由曲线P1B和曲线BEo决定,如图2所示。实际出让市场和理想市场相比较,土地转用的数量大于均衡数量。此时开发商的评价低于农户的成本,导致面积为EoDB的社会福利净损失,用C1表示:

这是已除去土地增值收益后的净损失。在实践中的表现是,开发商的收益无法弥补农民的损失。

失去土地的农民得不到足够的补偿,生活面临困境,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2. 社会净损失C2,

土地协议出让价格低于开发商的最高出价。假设A开发商对土地的评价高于B开发商;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或者B开发商的寻租活动,使地方政府与B开发商以“合谋价格”进行交易。设A开发商需求函数P=f'(Q),政府供给函数为P=g'(Q)。

P3<P2,引起图3中区域HBF表示的净损失C,:

在实际中表现为:将土地配置给那些低效利用

土地的开发商所造成的资源浪费。这样的开发商往往没有能力实现土地的最高价值,他们将土地用于次优用途造成资源浪费;或者他们倒卖土地,将土地转让给没有“政府关系”的开发商,社会因此而承担了额外的交易成本

三、(招标、拍卖、挂牌)公开出让土地与社会损失C3

经营性用地的出让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后,不再由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协商确定土地出让价格,而是由各个开发商根据自己的收益成本出价,通常价高者得到土地,其出价就是土地公开出让的价格。在我国有些地区如部分沿海城市,招标、拍卖、挂牌公开出让土地程序的真实运行,排除了较低的协议出让价格,出现了很高的出让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作为土地转用的“中间商”要承担交易成本,同时政府成本包含农户成本,因此政府边际成本高于农户边际成本。如图4所示,政府供给曲线在农户供给曲线上方,导致面积为E FG的社会福利净损失,用C3表示:

四、社会损失C4

我国现行制度下,由于对失地农民极低的补偿而产生巨大的利润诱惑,开发商与政府官员常常勾结起来甚至不惜以暴力逼迫农民实现这种土地用途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激烈抗争等行为导致了高昂的社会制度成本,已经发生的或者潜在的暴力冲突产生的损失Cd难以量化,而且社会矛盾的累积效应不可限量。

五、社会净损失总计

协议或虚假招拍挂低价出让土地时的社会净损失总计为:

C =C1+ C2+C4

公平招拍挂出让土地时的社会净损失总计为:

C =C3+C4

赋税的无谓损失

1.赋税的无谓损失

(1)赋税无谓损失的含义

一种物品的税收使该物品买者与卖者的福利减少了,而且,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无谓损失指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如图5所示:征税后,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E代表)。由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E)。

(2)无谓损失与经济效率

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当买者和卖者对这些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因此,税收扭曲了激励,并引起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3)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

当政府对一种物品收税时,销售量减少。结果,买者和卖者之间一些潜在的贸易好处没有得到实现,这些贸易好处的损失就引起了无谓损失。

2.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

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决定无谓损失的大小,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

税收造成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因此他们的消费少了。同时,税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因此他们的生产少了。由于行为的这些变动,市场规模缩小到最优水平之下。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从而决定了税收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结果。因此,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1)供给弹性

当供给比较缺乏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小;当供给比较富于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大。

(2)需求弹性

当需求比较缺乏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小;当需求比较富有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大。

3.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

(1)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无谓损失增加也越多。

随着税收的增加,无谓损失也在增加。实际上,税收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原因是无谓损失是税收增加倍数的平方。例如,税收增加2倍,无谓损失的增加倍数为4。

(2)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扩大而增加,然后减少。

随着税收增加,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减少。这是因为,税收收入增加从每单位中得到的税收大于它减少的销售单位。但是,在某一点,一直增加的税收使市场规模(销售与征税的规模)降到政府开始对这少量物品征收高税收的程度时,税收收入开始减少。

(3)拉弗曲线

税率使市场收缩得如此之大,以至于1974年阿瑟·拉弗提出了减少税收的思想。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是,税收并不是随着税率的增高在增高,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因为决定税收的因素,不仅要看税率的高低,还要看课税的基础即经济主体收入的大小。过高的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积极性,因为税率过高企业只有微利甚至无利,企业便会心灰意冷,纷纷缩减生产,使企业收入降低,从而削减了课税的基础,使税源萎缩,最终导致税收总额的减少。

(4)结论

税收以两种方式给市场参与者带来损失:

①资源从买者和卖者转向政府;

②税收扭曲了激励,因此,生产和销售的物品少于没有收税时,这就是说,税收使社会失去了有效市场的一些利益。

4.专家对劳动税无谓损失大小的看法

专家对劳动税无谓损失大还是小的看法不一致。决定无谓损失大小的是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大,反之越小。专家对劳动税无谓损失的大小不一致是因为他们对劳动供给的弹性大小的看法不一致。

无谓损失的大小不一致是因为他们对劳动供给的弹性大小的看法不一致。

(1)那些认为劳动税并没有严重扭曲的经济学家相信,劳动供给是相当缺乏弹性的。他们说,无论工资如何,许多人都要从事全职工作。如果是这样的话,劳动供给曲线几乎是垂直的,劳动税造成的无谓损失小。

(2)那些认为劳动税引起严重扭曲的经济学家相信,劳动供给是富有弹性的。他们承认,某些工人群体的劳动可能缺乏弹性,但认为,许多其他群体对激励反应较大。下面是一些例子:

①许多工人可以调整他们工作的时间——例如加班工作。工资越高,他们选择工作的时间越多。

②一些家庭有第二个赚钱的人——往往是有孩子的已婚妇女——他们要根据情况决定是在家里从事不拿报酬的家务劳动,还是在市场上从事有报酬的劳动。当决定是否参加工作时,这些第二个赚钱的人要比较在家里的收益(包括节省照顾孩子的费用和他们能赚到的工资。

③许多老年人可以选择什么时候退休,而且,他们的部分决策也是根据工资高低。一旦他们退休了,工资高低决定了他们业余工作的激励。

④一些人考虑从事非法经济活动,例如,毒品贸易,或从事可以逃税的“暗中”支付工资的工作,经济学家把这种情况称为地下经济。当决定在地下经济中工作还是合法工作时,这些潜在的违法者要比较他们违法赚到的收入和合法所赚到的工资。

在以上每一种情况下,劳动供给量都对工资(劳动价格)作出了反应。因此,当劳动收入要纳税时,这些工人的决策就被扭曲了。劳动税鼓励工人减少工作时间,第二个赚钱人留在家里,老年人早退休,以及一些无耻之徒进入地下经济。

5.赋税无谓损失的实例分析

(1)小镇的旅馆房间价格为每天每间100美元,一般每天租出去1000个房间。

a.为了增加收入,市长决定对旅馆每个租出去的房间收取10美元的税。在征税之后,旅馆房间的价格上升到108美元,租出去的房间减少为900间。计算这种税为小镇筹集到多少收入,以及税收的无谓损失。(提示:三角形面积是1/2×底×高。)

对每间租出去的房子征收10美元的税的影响如图6所示。税收收入用图中的A+B表示,即10×900=9000美元。征税带来的无谓损失用图中的C+D表示,即0.5×10×100=500美元。

b.市长现在把税收翻一番,即增加到20美元。价格上升到116美元,租出去的房间减少为800间。计算税收增加后的税收收入和无谓损失。税收收入和无谓损失是原来的两倍、大于两倍,还是小于两倍?

对每间租出去的房子征收20美元的税的影响如图7所示。税收收入用图中的A+B表示,即20×800=16000美元。征税带来的无谓损失用图中的C+D表示,即0.5×20×200=2000美元。

由此可见,当税收翻一番时,税收收入增加,但小于原来的两倍,无谓损失大于原来的两倍。

(2)假设以下供给和需求方程描述了一个市场:QS = 2PQD = 300 ? P

a.求解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设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即2P=300-P、3P=300

解得均衡价格=100,均衡数量=200。

b.假设对买者征收税收T,因此,新的需求方程式是:QD = 300 ? (P + T)

求解新的均衡。卖者得到的价格。买者支付的价格和销售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若P是卖者的价格,P+T是买者的价格。需求数量方程等于既定的供给数量方程,即

2P=300-(P+F)

3P=300-T

方程两边同除以3得

卖者得到的价格为:P=100-T/3

买者支付的价格为:P=100+2T/3

销售数量为:Q=2P=200-2T/3

c.税收收入是T×Q。用问题b的答案求解作为T的函数的税收收入。画出T在0-300之间这种关系的图形。

由于税收收入为:T×Q。由Q=200-2T/3得税收收入=200T-2T2/3

如图8所示,当税收收入为0时,T=0或T=300。

d.税收的无谓损失是供给和需求曲线之间三角形的面积。你还记得。三角形面积是1/2×底X高,以此求解作为T函数的无谓损失。画出T在0—300时这种关系的图形。(提示:从各个边看,无谓损失三角形的底是F,高是有税收时的销售量与无税收时的销售量之差。)

如图9所示,三角区域的面积表示无谓损失,计算公式为:1/2×底×高,底就是价格的变化,即税收的规模(T),高为减少的数量值(2T/3)。所以无谓损失等于1/2×T×2T/3=T2/3,其范围在0(当T=0时)与30000(当T=300时)之间,如图10所示。

e.现在政府对每单位该物品征收200美元的税。这是一种好政策吗?为什么?你能提出更好的政策吗?

对这种物品每单位征收200美元的税不是一种好政策,因为此时的税收收入是递减的。每单位税收为150美元时,政府税收收入最高,再提高税收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当每单位税收为150美元时,税收收入为15000美元;当每单位税收为200美元时,税收收入为13333美元。当每单位税收为150美元时,无谓损失为7500美元;当每单位税收为200美元时,无谓损失为13333美元。

参考文献

  1. 1.01.1 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0
  2. ↑ 邢明娟,卢有杰.我国土地转用制度的社会净损失.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5期
  3. ↑ 圣才考研网主编.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中国石化出版社,2012.02.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精密度
下一篇:内涵报酬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