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

该条目对应的页面分类是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Deflation)

目录

    1通货紧缩的定义2通货紧缩的类型3通货紧缩的原因4通货紧缩的影响5通货紧缩对经济之伤害6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7西方学者有关通货紧缩成因的观点

通货紧缩的定义

通货紧缩,亦作通货收缩,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反的概念。

欧文·费雪首次提出债务沉积-通货紧缩链,成功地指出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央银行货币供应不足,造成了企业债务沉积,进而造成全社会的通货紧缩与经济危机

通货紧缩(Deflation)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领域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从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跌现象。通货紧缩,包括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它是当市场上的货币减少,购买能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所造成的;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与经济衰退

而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的定义:“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两季,即表示已出现为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统统价格不能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通货紧缩对经济与民生的伤害力比通货膨胀还要厉害。多位学者认为,通货紧缩(deflation)是未来世界经济所必定面临的严峻课题。许多经济学家已在担忧若是当前的疲软经济不能很快的复苏,美国陷入经济紧缩的可能性则会大幅的增加,例如美林公司(MerrillLynch)的前首席经济专家雪林(GaryShillng)很早以前已经在不断的警告要小心通货紧缩的威胁。英国“经济学人”和美国“商业周刊”都不只一次的以“紧缩漩涡”为新闻故事,足堪重视。

通货紧缩的类型

1、按通货紧缩持续的时间分为:“长期性通货紧缩”和“短期性通货紧缩”。

2、按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为:“伴随经济增长率减缓的通货紧缩'”和“伴随经济增长率上升的通货紧缩”。

3、按通货紧缩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分为:“货币紧缩政策情况下的通货紧缩”、“货币扩张政策情况下的通货紧缩”和“中性货币政策情况下的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的原因

(1)货币供给减少。主要是由于政策时滞的原因,在通货膨胀时期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没有及时调整,导致投资和需求的下降,进而影响社会有效供给

(2)有效需求不足。当实际利率较高时,消费和投资就会出现大幅下降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进而物价持续下跌;金融机构贷款意愿下降和提高利率时,会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物价下跌;制度变迁和转型等体制因素,导致居民消费行为发生变化,储蓄倾向上升,消费倾向下降,即期支出大量地转化为远期支出,也会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物价下降。

(3)供需结构不合理。由于经济中存在不合理的扩张和投资,造成了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和过多的无效供给,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加剧供给之间的矛盾,导致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跌。

(4)国际市场的冲击。对于开放度较高的国家,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下降,外资流人减少,导致国内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产品价格下降。

通货紧缩的影响

(1)导致社会总投资减少。一方面,通货紧缩会使实际利率提高,社会投资的实际成本上升,会导致投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预期价格下降,投资预期收益的减少,也会使企业投资意愿下降。

(2)减少消费需求。在通货紧缩过程中,物价下跌使货币实际购买力不断提高,人们会尽可能地推迟支付,导致消费支出的延迟和消费规模的减小。

(3)影响社会收入再分配。通货紧缩会使政府的收人向企业和个人转移,主要是通过降低所得税实现的;会使企业在价格下降中受到损失;会使工人的实际工资增加;会形成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资金再分配。

通货紧缩对经济之伤害

实质债务加重→贷款人减少开支、出售资产→企业获利下降进而删减劳工成本、贷款人收入与资产价格下降→贷款人实质贷款增加、经济需求减少(恶性循环开始)。

由基本经济学理分析,通货紧缩是由于过度供给与需求不足所造成的。解决通货紧缩的积极方法,应以提振国内有效需求为优先,再辅以政府配合扩大公共支出,才可望舒缓通货紧缩威胁。

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

(1)扩大有效需求。扩大投资需求的对策主要是:扩大政府公共支出,以促进经济増长;刺激企业及民间投资;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消费需求的对策主要是:消除各种不利于增加消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约束,充分利用各种政策组合,引导社会消费稳定增长,提高公众收入水平,增加其购买能力以提高消费需求;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和增加失业补助刺激低收人阶层的消费需求;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和品种;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2)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扩大财政开支,兴建公共工程,增加财政赤字减免税收。扩张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买入有价证券等手段,以增加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扩大货币乘数,增加社会货币供给总量;降低基准利率,以减少商业银行款成本,降低市场利率,刺激总需求。

(3)引导公众预期。通过公开宣传等措施对公众进行政策性引导,调整企业和个人对未来的预期,可以对扩大投资需求和增加消费需求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西方学者有关通货紧缩成因的观点

1、弗里德曼和舒瓦茨(1963)认为,1920-1921年出现的通货紧缩完全是货币紧缩的结果。
2、格林斯潘(1998)提出,导致通货紧缩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资产泡沫的破裂对经济产生的致命消极影响
3、伯纳克和詹姆斯研究表明,在萧条其间维持金本位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通货紧缩的加重。
4、克鲁格曼(1999)认为,当一个国家“希望”贬值,但又由于联系汇率制的约束不能贬值的时候,通货紧缩就发生了。
5、迈耶(1999)认为,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降低成本科技创新是导致生产率出现增长趋势、供给增加和物价下降的重要结构性因素。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贸易顺差
下一篇:多米诺骨牌效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