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质押贷款

    什么是理财产品质押贷款

    理财产品质押贷款是指申请人以其购买的本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全部权益(含本金及收益)作质押,向银行申请的短期贷款

    申办理财产品质押贷款的条件

    1、借款人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款人信用状况良好,具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3、款人应提供本人合格的个人理财产品及购买该理财产品的个人结算账户

    4、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理财产品质押贷款的办理

    借款人申请→银行调查、审查、审批→签订借款合同贷款发放→借款人按约定还款方式偿还全部贷款本息→办理结清贷款手续。

    理财产品质押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1.理财产品质押贷款潜藏的风险隐患

    (一)相关法律依据模棱两可,理财产品质押存在被认定无效的法律风险。从法理上讲,可以出质的权利应具备两大实质要件,一是须为所有权以外的财产权,二是须为可以转让的财产权利。显而易见,银行理财产品符合可出质权利的一般特性要求,可纳入权利质押范畴。但依据“物权法定”的原则,物权的种类、设立方式和内容须由法律明文规定,不能由当事人自由创设,这成为理财产品质押最大的法律障碍。

    (二)缺乏合法有效的公示方法,理财产品质押效力大打折扣。根据物权基础理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的现行规定,权利质押的设定除了需要当事人之间协议同意外,还需要履行一定的公示手续,且公示是质押合同生效的要件。目前权利质押的法定公示方式有两种,即交付权利凭证或向有关部门进行质押登记。从现实中各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来看,理财产品投资者商业银行签订的是理财合同,而理财合同不同于存单有价证券,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权利凭证”,将其交付贷款银行并无实际意义。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近年来新兴的金融产品,再加上各银行的理财产品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我国现行制度下没有与银行理财产品相关的登记机构。因此,即使理财产品符合我国法律关于权利质押的规定,其在公示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无法满足《物权法》对于质押的公示要求。

    (三)优先受偿权存在不确定性,难以对抗善意第三人或司法机关的资金冻结和扣划。优先受偿权和对抗效力是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质权设置的重要目的。没有优先受偿权和对抗效力,质权的行使就如同虚设,也违背质权设立的初衷。因而理财产品质权人能否对抗善意第三人和有权机关的冻结、扣划,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而这一点在目前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

    (四)理财产品价值具有浮动性,极易导致质物贬损。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保证收益型和非保证收益型,其中非保证收益型又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保证收益型和保本浮动收益型这两种理财产品的本金部分是固定的,理财产品的价值相对稳定,可以覆盖所担保的贷款债权,市场风险尚属可控。但对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而言,该类理财产品资金通常投向高风险领域,理财产品的价值具有浮动性,市场波动幅度相对较大,一旦市场行情突然下挫,可能导致理财产品贬损后的价值不足以担保未清偿的贷款本息。尽管《物权法》第 216条规定了质权保全权,但窘于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对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合法性进行规定,所以银行的质物保全权无法应用于理财产品,其债权也必然面临担保不足的风险,极易形成贷款损失。

    2.防控贷款风险之策

    (一)完善法律规制,为理财产品质押提供有效依据。我国《物权法》除列举了六大类可质押的权利之外,还授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因此,可以在《物权法》的授权之下,制定新的行政法规,明确规定银行理财产品可以用于设立质权,并明确理财产品质押的公示方式和质押登记部门。或者将我国《物权法》权利质押的列举性规定改为概括性规定,以利于适应权利质押的标的随着经济生活的多元化而产生越来越多类型的需求

    在短期内无法修改《物权法》或制定其他相关法律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可类推适用《物权法》已有明确规定的权利类型——应收账款。在现阶段缺乏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以应收账款质押作为理财产品质押的制度安排可解燃眉之急,这样法院在审理此类纠纷时,可支持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权人的优先受偿权,对缓释理财产品质押的法律风险具有实际意义。

    (二)落实登记公示,确保质押效力。由于目前理财产品质押没有明确相应的登记管理机关,银行往往采取在自己网站上建立理财产品质押公示系统。这种做法即便是在理论上也行不通——自身的质权由自己来公示。其实,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已经建立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管理办法》也对登记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解决理财产品质押公示方法不明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同时,选择人民银行作为理财产品的登记机关具有可行性,因为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开发的创新金融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监管部门,人民银行理应统一安排质押登记公示,方便公众查询。通过在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办理理财产品的质押登记手续,可增大理财产品质押被司法机关认可的可能性,更大程度上保障质权人利益。

    (三)重视贷前调查和评估,审慎设定质押率。一是严控客户准入门槛。银行要仔细核查借款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关注其偿付能力。对借款人主营收入、偿付信用等情况严格进行调查核实,选择实力较强、资质良好、具有真实资金用途、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作为债务人

    二是审慎选择出质标的。银行应严格界定可供质押的理财产品种类和范围,优先选择财产价值比较稳定的理财产品来办理质押业务,如保本型和稳健型的理财产品。对于那些风险较高、收益不确定的理财产品不宜办理质押贷款业务。

    三是根据理财产品类型合理设定质押率。保本保收益型理财产品风险极小,可以设定较高的质押率。非保本型和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通常投向股票市场结构性产品甚至海外金融市场,产品价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为确保在产品价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覆盖贷款债权,贷款银行应当对理财资金投向进行具体研究,合理评估其中的各类风险,计算出违约或损失概率,并据此设定相应的质押率。

    四是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理财产品质押贷款期限不宜过长,一般应控制在一年以内,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理财产品价值存在着不确定性,过长的贷款周期会使银行的质权风险加大;二是对出质人来说,理财产品质押贷款更多是用来解决一时资金之需,无需太长时间。

    (四)强化贷后管理,建立质物价值追踪机制和强制平仓制度,提升安全系数。一是设立监管专户,控制资金流向。明确银行对理财账户的监管权,将借款人认购理财产品的理财专户设定为理财产品资金回款账户和信贷业务保证金账户,加强对该理财专户的监督管理,对理财产品回款账户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与客户在合同中约定银行有权采取冻结措施,对理财产品账户进行冻结处理;约定银行可以行使抵销权,有权直接划收账户资金用于清偿贷款本息。

    二是建立质物价值追踪机制。理财产品的价值具有浮动性,其随着市场波动而变化,银行应密切关注资本市场波动以及出质理财产品价值变动情况。尤其对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银行应建立理财产品净值跟踪机制,并在质押合同中设定警戒线。当出质理财产品价值出现较大降幅导致无法覆盖其担保的贷款额度时,银行应当对质押物进行价值重估,并要求借款人及时补足担保物或者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

    三是建立强制平仓制度。同股票一样,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存在价值波动风险,需要在质押率基础上设定平仓线以保全质权。一旦达到平仓线,贷款银行有权提前终止出质理财产品,并将终止后清算所得款项优先用于提前清偿贷款本息。

    四是运用合同约定,掌握收贷主动权。银行可与客户在质押合同中约定,理财产品的到期日先于借款合同项下债权到期的,银行有权以清算所得款项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理财产品的到期日晚于借款合同项下债权到期的,银行有权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将清算所得款项用于清偿到期债务。通过灵活运用合同条款,掌握收贷主动权,切实保障银行贷款安全。

    参考文献

  1. ↑ 谨防理财产品质押贷款风险.金融时报,2013年07月15日.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专利保护
下一篇:物联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