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

目录

  • 1什么是抗精神病药物[1]
  • 2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1]
  • 3抗精神病药物的研究方向[2]
  • 4相关条目
  • 5参考文献

什么是抗精神病药物[1]

抗精神病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或精神病性症状的一类药物。20世纪50年代初出现的第一个精神药物氯丙嗪标志着现代精神药物治疗的里程碑。近10多年来,精神药物治疗学是临床医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品种繁多、结构各异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正不断研发、上市。

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1]

抗精神病药物一般分为两大类,即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first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FGAs;或称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s;或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作用为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故又被称为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其典型代表为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舒必利、泰尔登等,这些药物对中枢的多巴胺D2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作用为对中枢多种受体的综合调节作用,目前按照其药理作用分为以下四类:1)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serotonin-dopamineantagonists,SDAS),如利培酮、齐拉西酮。2)多受体作用药(multi-acting receptor targeted agents,MARTAs),如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3)选择性D2D3受体拮抗剂,如阿米舒必利。4)D2、5-羟色胺(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和5-羟色胺2A(5-HT2A)受体拮抗剂,如阿立哌唑。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对受体具有不同的药理学特点,

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相比,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情感性症状及认知功能方面具有优势。

抗精神病药物的研究方向[2]

① 由于精神病的发生因素较为复杂,与遗传、环境、社会均有关系,目前,对于精神病发病机制的了解并不完全,所以进一步研究精神病的发病机制,清楚了解精神病的神经生化基础,然后才能针对这些靶点来开发新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② 针对抗精神病靶点,对新药继续进行结构变异、总结构效关系,探索相应受体的高效激动剂和拮抗剂,开发出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的新药物;

③ 由于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故可根据个体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的差异性,通过药物基因组、蛋白质组研究相应的方法,开发出更多适合个体化的药物,实现个体化治疗,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避免副作用的发生,达到安全性、有效性的统一。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1.1 吴彦,施慎逊.抗精神病药物的评价与临床选择[J].上海医药,2009(10)
  2. ↑ 赵琦,叶伟兵.抗精神病药物的现代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9)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云制造
下一篇:一级预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