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谱

目录

1.什么是疾病谱

疾病谱是指在整个疾病构成中按疾病患病率(或死亡.率)的高低而排列的顺序,是综合反映医疗单位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了解某地区或医疗机构疾病种类及其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疾病谱的改变

(一)发病率和死亡原因的变化

由于抗生素和疫苗的应用,以及人口年龄变化、生活和工作方式、心理状态、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等因素的影响,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而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遗传性或先天性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病死率逐步上升。20世纪50年代,我国人口主要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到20世纪90年代,前4位死因变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

(二)致病因素的变化

近20年的研究证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遗传性因素和医疗卫生服务方式等与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据目前统计,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有10%是由生物因素引起,10%与遗传因素有关,30%起源于环境因素。而50%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例如,全球性环境污染加剧等原因导致成人和儿童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我国哮喘发病率为1%~5%。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吸烟、缺乏锻炼、滥用毒品等是引起多种慢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1998年WHO报道,全世界至少有350万人由于吸烟和患与烟草有关的疾病而导致死亡。目前,发达国家的香烟消费量已大幅度下降,而我国仍处于上升趋势,我国男性每年吸烟死亡人数已接近100万。有研究表明,在所有吸烟者中,最终将有一半人死于烟草制品。一些新的传染性疾病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艾滋病流行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社会问题。目前全球有近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成千上万人命丧于此。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据估计,本世纪初亚洲将成为全球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自1994年以来,我国艾滋病流行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我国的疾病谱变化及原因

我国疾病谱的变化

解放前,寄生虫病、传染病是导致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前我国居民死因顺位大致为:寄生虫病、传染病、肺结核、妊娠分娩、呼吸系统疾病;解放后我国居民兀亡谱发生急剧变化。50年代,我国城市的死因顺位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病;70年代则为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到80年代,死因顺位己转变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90年代以后则以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列前四位。据2001年全国36个城市生命统计结果,NCD占全死因的86.13%,其中恶性肿瘤21.55%、脑血管病20.97%、心脏病19.06%、呼吸系统疾病13.93%。而2001年对9O个县农村生命统计结果显示,NCD占全死因的78.92%,二者前四位死因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农村呼吸系统疾病占第一位。

疾病谱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1.第一次卫生革命的胜利使传染病、寄生虫病在疾病谱中退居次席

公元6世纪114世纪和19世纪末,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三次鼠疫大流行,导致数以千万计乃至上亿人口死亡。人们通过艰苦努力,最终查明了鼠疫的病因和流行规律,由此引发了以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为对象,以疫苗、抗生素、消杀灭为主要措施的第一次卫生革命。19世纪后半叶从欧洲开始,通过控制传染源、预防接种、改善环境等措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新中国在解放初期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以及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消灭了性病,1962年消灭本土天花,有效地控制了多种烈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取得了巨大成果,是第一次卫生革命胜利的典范。这次卫生革命,我国的疾病谱、死因谱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传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已大大减少,而有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疾病占我国总死亡率的一半以上,我国居民的死亡顺位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

2.主要危险因素和暴露水平的不断增高。使NCD上升到疾病谱的榜首

(1)人口构成因素

①老龄化: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约1.3亿,预计2050年将达到4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的各种组织器官和肌肉萎缩、退化、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各种慢性病和恶性肿瘤。②城市化:2000年我国城镇人口4.56亿,占总人口的36.09%,比1990年增长9.86%。

(2)不良生活方式因素

①吸烟酗酒。在我国,估计目前至少有3.2亿人吸烟,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人群占总人口的71.8%,也就是说,我国有2/3的人口暴露在吸烟之中。1996年吸烟率为37.6%,比1984年上升5%,初始吸烟年龄由22岁提前到19岁。可见吸烟是导致NCD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②膳食结构改变。高脂、高糖饮食在膳食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1992年我国城乡居民肉、蛋、奶、水产品消费量比1982年分别增加了81.1%、200.0%、323.0%、97.4%,而谷类和薯类则下降10.9%和49.4%。医学研究发现,不良的饮食习惯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可以导致多种慢性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生。饮食中脂肪的总摄入量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饮食中大量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使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增高,进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另外,长期食用含大量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引起机体内分泌紊乱,从而诱发各种癌症。加之我国北方地区居民有高盐饮食的习惯,所以我国高血压呈现北高南低的地区分布趋势。③体力活动减少。据调查,当前约有20%的居民体力活动每天不超过20分钟。由于缺乏运动,摄入的热量难于消化,容易造成肥胖,另外静态生活方式可以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从而诱发各种疾病。④肥胖。北京、上海人体超重率分别达到27%和15%以上,有些地区35~59岁人群超重率甚至达到50%。在肥胖病人中,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要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3)环境污染

①饮水污染:1993年农村安全饮用水合格率仅为57.3%。其中细菌超标占76%。饮用被有机物污染的饮水人口有1.6亿。据报告,全国164个县1530个水质监测点,20%理化指标超标,22.1%有机污染超标。我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已有850多条河流受到污染。预计在21世纪前30年,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在总体上难以出现根本性的好转。②大气污染:我国有17个省、市、自治区以高氟煤为燃料,至少8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空气质量很差的环境中。在城市中,汽车尾气、建筑粉尘、工业废气等污染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③农药的污染: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农药和化肥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但由于人口压力加大,对粮食、蔬菜、水果等需求的增加,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一时很难减少下来,甚至对农药的摄人量短时间内仍然会增加。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企业师徒制
下一篇:交叉违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