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魔鬼论

    细节魔鬼论

    细节魔鬼论: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

    提出者:失考

    “魔鬼在细节”(Devils in the details)是一句很深刻、并具震撼力的英文成语。在探讨美国一些非常有影响(包括成功或失败)的事件或是美国人讨论立法和政策问题时,这句成语的出现频率非常高。

    中国有很多成语可以与之相对应,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积鲑步,无以致千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这些成语首先强调的是看似“细”和“小”的东西足以“成大事”,也可“乱大谋”。

    细节魔鬼论的启示

    细节中透现出来的就是你的敬业与负责任的程度,就是你工作态度。对细节的重视程度就是企业基础管理技术高低的最务实的反映。

    最易被漠视的,往往就是那些看似简单、容易、琐碎的事情。其实反过来看,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魔鬼”往往隐藏在细节中,警惕细节中的“魔鬼”,细节能造就天使。

    经验之谈:不以善小而不为。

    细节魔鬼论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德罗的成功

    20世纪世界上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也可能毁掉一个宏伟的规划

    当今全美最好的戏剧院不少出自他手。他在设计每个剧院时,都要精确测算每个座位与音响、舞台之间的距离以及因为距离差异而导致不同的听觉、视觉感受,计算出哪些座位可以获得欣赏歌剧的最佳音响效果,哪些座位最适合欣赏交响乐,不同位置的座位需要做哪些调整方可达到欣赏芭蕾舞的最佳视觉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设计剧院时要一个座位一个座位地去亲自测试和敲打,根据每个座位的位置测定其合适的摆放方向、大小、倾斜度、螺丝钉的位置,等等。

    案例二:贝聿铭的失败

    贝聿铭是我们熟知的华裔建筑师,他却认为自己设计最失败的一件作品是北京香山宾馆。这家宾馆建成后至今他都没有去看过,自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实际上,香山建筑的失败并不能归咎于设计,贝聿铭对宾馆里里外外每条水流的线路流向、水流大小、弯曲程度都有精确的规划,对每块石头的重量、体积的选择以及什么样的石头叠放在何处最合适等都有用详的安排,对宾馆中不同类型的鲜花的摆放位置、数量。随季节、天气变化需要调整不同颜色的鲜花等都有明确的说明,可谓匠心独具。

    但是工人们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对这些“细节”毫不在乎,根本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些“细节”方能体现出伟大建筑师的独到之处,随意“创新”改变水流的线路和大小,搬运石头时不分轻重,在磕磕绊绊中“调整”了石头的重量甚至形状,石头的摆放位置也是随随便便。看到自己的精心设计被无端演化成这个样子,难怪贝聿铭痛心疾首。

    案例三:肯德基与荣华鸡

    肯德基在北京曾与中国的中式快餐“荣华鸡”对阵过,但“荣华鸡”很快就败下阵来。

    中餐那么多以鸡肉为主料的辣子鸡、文昌鸡、白切鸡、手撕鸡、婉土鸡等,哪一个口味不比肯德基的麻辣鸡块好吃?但我们怎么做就是形成不了标准化、规范化,每去一家餐馆总会发现诸多不称心和重复出错之事。

    其实经营餐馆的所有环节包括配送系统的效率质量,每种作料搭配的精确(而不是大概)分量,切青菜与肉菜的先后顺序与刀刃粗细(而不是随心所欲),烹煮时间的分秒限定(而不是任意更改),清洁卫生的具体打扫流程与质量评价量化,乃至于点菜、换菜、结账、送客,遇到不同问题的文明规范用语,每日各环节差错检讨与评估等上百道工序是否都能细究并进行严格约定,也就是能否不讲情面地、彻底地、无一漏网地确保几百道工序中的一丝一毫,或者说简单、枯燥、琐碎的环节都在有序与标准化中运转,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参考文献

  1. ↑ 于艳华.成功者必知的著名定律.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10.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授权书
下一篇:质权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