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IdealISM)

目录

1.什么是唯心主义2.唯心主义的概述3.唯心主义的三种含义

1.否定物质的存在

在一些近代哲学家看来.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就是否定物质的客观存在.主张心灵之外的物质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卢梭、狄德罗和康德对于唯心主义的含义都是如此理解的.尽管卢梭和康德本人的唯心主义思想是承认物质的存在的。贝克莱不仅如此理解唯心主义的含义.而且他本人的唯心主义就是如此激烈主张的.从而贝克莱无可置疑地是这种唯心主义的最典型的代表所以.否定物质的存在的确是近代唯心主义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含义。不过.必须高度注意,并非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否定物质的存在事实上.在近代哲学家中.只有少数唯心主义哲学家否定物质的存在.最典型的就是贝克莱.而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承认物质的真实存在,莱布尼茨、伏尔泰、卢梭、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等无不如此。所以,尽管狄德罗对唯心主义的含义进行了界定.但是他的界定却并不符合唯心主义思想的总体实际.而只是适用于贝克莱。并且,和卢梭一样,狄德罗界定的这种唯心主义的含义实际上就是针对贝克莱做出的。

2.上帝、理念和精神等起决定作用

这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重要含义.主张这种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无疑就是黑格尔了黑格尔的绝对唯心论主张绝对精神产生、决定和统治全部世界。另外.莱布尼茨和伏尔泰等人认为.上帝不仅存在而且对世界产生决定性作用虽然他们并没有将自己的理论自我定性为唯心主义.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这些观点其实是基督教的教义和形而上学的一般观点.不过他们的观点无疑同这种唯心主义非常接近我们过去通常划分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在主张非物质的、非现实世界的事物决定现实世界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3.心灵是思想观念的根本原因

这种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思想观念并不是物质的产物.并不是对物质、现实的反映.而是心灵的产物.是由心灵产生出来的。这无疑也是唯心主义最为重要的含义之一。以卢梭、费希特和谢林为代表的不少近代哲学家都这样规定唯心主义的含义并且.很多对唯心主义的含义持前两种理解的哲学家也认为这是唯心主义的内在含义之一显然,这第三种含义和前两种含义内在一致、相辅相成。

近代哲学家们赋予唯心主义的含义主要就是以上三种,绝大多数近代哲学家都在这三种含义上理解和规定唯心主义的含义。有不少哲学家所理解和规定的唯心主义的含义不只是上述三种含义中的一种.经常是其中的两种甚至全部三种。

唯心主义的产生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其产生根源有:

(1)历史根源: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于生产力科学技术不发达,以及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的分离,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也就是生产力水平不高,科学不发达,人民生活比较困苦,就比较容易相信精神的力量,或者说从内心希望精神是第一性的。

(2)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中,唯心主义符合反动阶级(剥削阶级)的需要,他们需要用这种思想去控制人民的思想,往往夸大精神的作用,以达到统治的目的。所以剥削阶级会用此方式维护自己的统治。

(3)认识根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片面夸大认识过程中的感觉、经验因素,把它们看成不依赖于物质的,第一性的,导致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认识过程中的概念、理性因素,则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分类

唯心主义可以区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类型。

(一)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自然物质,如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水”、“气”、“火”、“原子”等,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元气”等。古代唯物主义在理论上坚持用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而且其原子论达到了很高的抽象水平。但是古代唯物主义的直观和朴素不但无法准确把握客观世界,而且难以应对唯心主义的质疑和反驳。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比较大,而当时的自然科学中只有力学。仅仅运用力学的尺度衡量化学性质和有机性质的过程,这是近代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并且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个过程,理解为以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

近代唯物主义发展到19世纪变形为庸俗唯物主义,在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上,虽然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但是把意识当作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液汁,人脑产生意识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其历史观则坚持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在于不了解实践的意义。列宁指出:“对象、物、物体在我们之外、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着的,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像。这个结论是由一切人在生动的人类实践中作出来的”。恩格斯认为,对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迅猛的进步。马克思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深刻道理,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

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正是在生产劳动中找到了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历史的钥匙。19世纪末2O世纪初发生了“物理学的革命”,马赫主义者据此否认客观实在是我们感觉和意识的来源,再一次引发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列宁指出,唯心主义哲学的诡辩在于:它把感觉不是看作意识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而是看作隔离意识和外部世界的屏障、墙壁;不是看作同感觉相符合的外部现象的映像,而是看作“唯一存在的东西”。列宁明确界定了“物质”的含义,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速写、摄影、反映。这个定义捍卫了唯物主义的原则,也准确揭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学说对立的实质。

马克思对唯心主义的贡献

马克思为我们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他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费尔巴哈想要研究同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费尔巴哈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马克思的意思是说,不要把自然作为僵死的机械的物理的物体世界去考察,要从主观的形式,即从实践的观点去考察,这就超过了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而且消解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抽象对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天才的世界观”。

马克思从未否定“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自然的第一性),毫无疑问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马克思认为这种优先地位只能存在于中介之中。唯心主义者看到了世界是以主体为中介的。马克思所说的自然、客观存在是打上社会烙印的,但是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它仍然保持着对于人及其意识在产生上的优先性。马克思并不否定物质自身的规律性,但他强调只有通过作为中介的实践,人才能认识并有目的地利用物质的运动形式,这是新唯物主义的本质。在生产中,人与自然之间进行辩证的作用,并不排除自然规律的作用。一般说来,唯物主义意味着认为自然规律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与意志而独立存在着。新唯物主义始终强调这一点,只是它认为人们只有通过劳动过程的各种形态才能证实这种规律性。关于自然规律的独立性与社会制约性的关系,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以实现的形式。另一方面,社会的每一历史结构规定着人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形式,规定着自然规律的作用方式与适用范围,而且,也还规定着人对这些规律的理解程度和社会利用的程度。总之,马克思把自然和一切关于自然的意识都同社会的生活过程联系起来,由此克服了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抽象的本体论性质,也就此消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抽象对立。

相关条目

唯物主义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基建投资
下一篇:MTBF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