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Vital Sign)

目录

  • 1什么是生命体征
  • 2生命体征的观测
  • 3参考文献

什么是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一般情况下是指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呼吸(次数、深度)、血压、脉搏,此外还要加上体温和尿量。它是意识障碍诊察中最基本的内容。

生命体征的观测

1.体温

(1)体温测量及其正常范围

我国一般按摄氏法进行记录。测量体温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种:

①口测法将消毒后的体温计置于患者舌下,让其紧闭口唇,嘱患者不用口腔呼吸,5分钟后读数。口测法正常体温值为36.3~37.2℃。口测法测量结果较准确,但不能用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

②肛测法让患者取侧卧位,将肛门体温计头端涂布润滑剂后,徐徐插入肛门内达体温计长度的一半为止,5分钟后读数。肛测法正常体温值为36.5~37.7℃,一般较口测法读数高0.3~0.5℃。肛测法测值稳定,多用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

③腋测法将体温计头端置于患者腋窝深处,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10分钟后读数。腋测法正常体温值为36~37℃。注意,腋窝处应无致热或降温物品,并应将腋窝汗液擦干,以免影响测定结果。腋测法简便、安全,且不易发生交叉感染,为最常用的体温测定方法。

(2)体温的波动

生理情况下,体温有一定的波动。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在24小时内的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运动或进食后体温略高;老年人体温略低;月经期前或妊娠期妇女体温略高。

(3)体温测量的注意事项

①测量前应将体温计的汞柱甩到36℃以下,否则测量结果高于实际体温。

②采用腋测法时,须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否则测量结果低于实际体温。

③检查是否局部存在冷热物品或刺激,如用温水漱口、局部放置冰袋或热水袋等,这些因素将影响测量结果。

2.脉搏

正常人的脉搏反映着心跳的情况。随着心脏节律性地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随之升降,由此引起血管壁交互出现一次扩张和回缩的搏动称为脉搏。心跳与呼吸一样,是生命存在的征象,心跳停止,生命即终止。

正常人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一致,而且节律均匀、间隔相等,每分钟60~100次。脉搏在日间较快,睡眠中较慢,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时较快,发热时脉搏也增快。

通常用触摸桡动脉的搏动来观察心跳的情况。桡动脉搏动在腕关节上2厘米处,靠大拇指一侧。方法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列,平放于选定的位置,检查压力大小以能清楚感到波动为宜,注意观察患者脉搏的节律性及每分钟次数。

在紧急情况下,判断病人是否停止心跳的最方便方法是触摸颈动脉的搏动,如果颈动脉停止搏动,说明心跳停止。触摸颈动脉搏动的位置和方法:救人者用食指和中指感觉喉结的位置,将手指顺着自身方向下滑2~5厘米,感觉颈动脉的跳动,在喉结两侧的凹陷处,向下按压,可触摸到明显的搏动。

3.呼吸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6~20次,节律均匀,深浅一致。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24次或低于每分钟12次,都是不正常的表现。呼吸是生命存在的征象,呼吸停止,随之心脏停止跳动,标志着生命的终结。

判断有无呼吸的方法是一看、二听、三感觉。一看,即看胸部、腹部区有无起伏;二听,即听有无呼吸气流通过(注意,环境嘈杂时不易准确判断);三感觉,即用面颊贴近病人口鼻部,体察有无呼气气流的吹拂感。

呼吸停止的表现是胸部、上腹部无起伏,口鼻无呼吸气流通过。

呼吸的计数是在安静情况下观察病人胸部或腹部起伏的次数,一起一伏表示呼吸一次。当危重病人的呼吸较浅不易观察起伏时,可用小棉花放在鼻孔旁,观察棉花吹动次数进行计数。

4.血压

血压是流动着的血液对血管壁所施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叫做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二者之差为脉压。正常成年人血压正常值的变动范围:收缩压为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

血压的测量方法:一般测右上臂,血压计最好与心脏同高。测量时,打开血压计,将袖带内的气体排除,平整地缠在右上臂的中1/3处,下缘距肘窝2~3厘米,松紧适度;将听诊器放在肘窝肱动脉波动处,并向袖带内打气;等动脉波动消失时,再将水银柱升高20~30毫米汞柱,缓慢地放出袖带中的气体;当听到第一个动脉搏动声音时,水银柱上所显示的压力即为收缩压;待水银柱渐渐下降至声音消失,或音调节律突然减弱时,水银柱所显示的压力为舒张压。一般连测2~3次,取其最低值。

5.瞳孔

两眼黑眼球正中的圆孔,称为瞳孔,直径约3~4毫米。瞳孔表面覆盖一层很薄的透明的膜,叫做角膜。正常瞳孔的两侧大小相等,而且是圆形的,对光反射存在。

两侧瞳孔一大一小:在脑中风、严重颅脑外伤时出现,表明发生了脑水肿、脑疝,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抢救。

两侧瞳孔均为针尖大小:在急性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吗啡中毒、海洛因中毒等)及脑干出血时出现,表明病情危重,必须立即抢救。

两侧瞳孔显著扩大,直径4~5毫米,表示病人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

6.意识

意识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的识别能力及清晰程度,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正常人的意识清晰,对答正确,能够正确地识别时间、地点、人物,能对环境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通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可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意识不清的几种情况:病人倒在地上或床上,睡眠中叫不醒,大声呼喊病人名字并摇晃身体也毫无反应;将病人从睡眠中叫醒,很快又睡过去;神志恍惚、淡漠,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回忆不清楚周围的人和事。

意识的判断方法:轻拍病人面部或肩部,并大声叫喊,也可大声叫其名字,同时拍打或用力摇晃其肩膀,如果病人毫无反应,说明病人神志丧失。

参考文献

  1. ↑ 尾崎真.生命体征和急救处置[J].日本医学介绍,2002(10)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销户
下一篇:海洋渔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