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劳动评价

岗位劳动评价,又称岗位劳动评价指标体系

目录

    1.什么是岗位劳动评价2.岗位劳动评价的四大要素3.岗位劳动评价的十二项因素4.参考文献

什么是岗位劳动评价

岗位劳动评价是指通过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生产过程中承担的责任技术能力的要求、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各要素的差别,进行科学的测评和计量,综合评价不同岗位的劳动价值,从而划分岗位等级和确定相应的岗位工资级别。

岗位劳动评价的四大要素

生产岗位劳动评价指标体系由劳动责任、技术要求、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四大要素组成。四大要素分解为12个因素,每个因素按不同程度划分分级标准,同时按各因素的重要性确定最高分和级差,组成岗位劳动评价指标体系。

1、劳动责任:是指劳动岗位所承担的责任。劳动责任是岗位劳动评价划分岗位等级的重要因素。为了充分体现劳动岗位在生产、安全、质量上的责任,劳动责任分解为“岗位责任”、“安全责任”、“质量责任”三项因素。

2、技术要求:是指不同的劳动岗位对技术水平和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不同岗位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反映了不同的岗位等级。技术要求分解为“作业、操作难易程度”、“工作对象复杂程度”和“技术知识要求”三项因素。

3、劳动强度:是指不同岗位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者要求体力和脑力的消耗程度和疲劳程度。劳动强度分解为“体力劳动强度”、“脑力劳动强度”和“工作班制”三个因素。

4、劳动条件:是指劳动场地的客观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劳动条件分解为“危害程度”、“危险程度”和“工作环境”三项因素。

岗位劳动评价的十二项因素

以上四大要素分解为十二项因素,每项因素分为五级、一级为最高,五级为最低。

1、岗位责任是以岗位分类为基础,以岗位责任制为依据,按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分级。直接生产的主要岗位为一级,后勤服务一般岗位为五级。

2、安全责任:按可能产生事故的机率和可能产生危害的严重程度分级。可能产生事故的机率高和程度严重的为一级,可能产生事故的机率低和危害程度很轻的为五级。

3、质量责任:按不同岗位在生产过程中,对企业最终生产、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分级,影响程度大并负主要责任的为一级,影响程度小负一般责任的为五级。

4、作业、操作难易程度:按岗位作业的工艺复杂程度或操作的难易程度分级。工艺复杂、精密度要求高,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为一级,作业简单、操作单一的为五级。

5、专业技能要求:按岗位要求应达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际经验和文化知识水平分级。要求具有本专业中专毕业,高级工技术水平,八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历的为一级,初中毕业,熟练制的为五级。

6、工作对象复杂程度:按岗位看管设备、检修安装设备的范围和技术设备的复杂程度或加工件的复杂程度分级。工作对象范围大、非常复杂的为一级,工作对象范围小、比较简单的为五级。

7、脑力劳动强度:主要是按脑力和视力的紧张程度分级。需要脑力与视力高度集中、进行高度紧张而准确活动的为一级。只需要短时间注意、脑力和视力长时间处在松驰状态的为五级。

8、体力劳动强度:主要是按体力消耗程度分级。完全依靠体力作业的重体力劳动的为一级,使用体力很轻的为五级。

9、工作班制:按常年从事不同的工作班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分级。常年从事四班三运转的为一级,常年从事正常班的为五级。

10、危害程度:按不同岗位所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分级。主要指在劳动过程中经常直接接触粉尘、噪声、高温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按国家标准执行,暂时没有国家标准的可参照行业标准执行。按危害程度分为五级,经过实测达到国家规定危害程度严重的为一级,无危害的为五级。

11、危险程度:按不同岗位作业的危险因素对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影响程度分级,危险作业主要指高空作业,高压带电作业,带压堵漏等作业。凡有国家标准的按标准执行,没有国家标准的,按经常从事危险作业可能对劳动者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程度的为一级。无危险作业的为五级。

12、工作场地差异:按工作场地客观环境的差异分级。常年大部分时间(70%以上)在露天、地下、洞内及大容器内等条件下作业的为一级,室内作业的为五级。

参考文献

↑ 李爱华. 岗位难度系数评价分析方法.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7):35-36.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股票投资收益
下一篇:逆向思维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