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又称“操作记忆”

目录

什么是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被认为是处于瞬时记忆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阶段。与长时记忆一样,也有编码、贮存和提取三个时相。

在日常生活中,收发电报、口头翻译中所进行的记忆活动都属于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在操作中进行的,故又称“操作记忆”。

短时记忆的特点

(1)保持时间较短。一般在不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不超过一分钟。

(2)短时记忆的容量比瞬时记忆的容量小。近年研究表明,记忆广度(指短时记忆的容量)和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如果呈现的是无关联的数字、字母或无意义音节,记忆广度比较短;如果材料是有意义的,就可通过对信息的编码和再编码,以及适当扩大“块”的信息量来增加记忆广度。

(3)短时记忆通过复述来保持信息,复述还可以使短时记忆的内容转入长时记忆。

复述是指通过语言重复刚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在有复述的情况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学习材料会向长时记忆转移。短时记忆的内容通过复述,可以转化为长时记忆。

实验表明,学习任何材料以后,若使用分心技术干扰复述的进行,短时记忆的遗忘就会迅速发生。1959年,L.R.彼得森和M.J.彼得森夫妇让被试识记三辅音连串后立即对某3位数进行“倒减3”的出声运算,如309-3=306,要求每秒钟减出1个数,以干扰被试的复述。结果发现,间隔6秒,有68%的被试不能回忆,间隔18秒,则有将近90%的被试不能回忆起三辅音连串。B.B.默多克不仅用三辅音连串,还用三词组合作为实验材料,用上述方法做过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复述分为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前者又称简单复述和机械复述。后者又称整合性复述,它使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得到进一步加工和组织,使之与个体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中。

(4)短时记忆的编码大量的是言语听觉的,少量的是视觉或语义编码。1970年W.金思赤首先提出,在短时记忆中,信息即便是凭视觉接收的,也都要按听觉或声学的特征编码,而不是按视觉形象编码。其他研究也表明,短时记忆回忆的混淆现象主要是听觉或声学性质的。这都证明了短时记忆的编码具有很强的言语听觉性质。

(5)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较完全的。提取信息即检索的形式可能有串行加工和平行加工两种。

短时记忆属于非感觉记忆。主张把非感觉记忆划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理论为“二重学说”。

相关条目

  • 长时记忆
  • 瞬时记忆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逆反心理
下一篇:User:杰内西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