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

目录

  • 1 什么是挫折教育
  • 2 挫折教育的特点
  • 3 挫折教育的实施原则
  •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一系列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挫折面前适时地进行心理调节,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固化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受教育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教育过程。

挫折教育的特点

(一)引导性。挫折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活动,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进行的。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中,心理尚不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并逐步从直接引导过渡到间接引导。

(二)渗透性。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所受挫折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挫折教育不可能仅仅通过某一种形式、在某一个领域,由某些固定的人员采用某种特定的方法就能够奏效,它应该渗透在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三)实践性。挫折感是受挫者的主观体验,它对个体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深刻的。这种体验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只有通过受教育者亲身体验才能有所裨益。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挫折实践中去体验挫折、认识挫折、克服挫折,锻炼和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四)长期性。挫折是人生的伴侣,是人一生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学生积累挫折经验,学会应付挫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挫折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长期共同的努力,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决不能急于求成。

挫折教育的实施原则

(一)渗透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渗透教育是指将挫折教育渗透在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利用各种磨练机会,帮助学生积累挫折经验,逐步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挫折认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集中教育是指教师按照预定的计划,创设困难情境,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排除挫折的能力。在挫折教育中,应该以渗透教育为主,以集中教育为辅,将平时积累与阶段性的强化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接受挫折教育,自觉地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不断积累挫折经验,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同时,教师应激励学生完善和发展自我心理调节机制,加强自我磨练,将挫折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提高认识与实际磨练相结合的原则。挫折教育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它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提高认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阶段性挫折问题,开设不同内容的挫折教育课程,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提高认识与实际的磨练结合起来。教师既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现成的磨练机会,又要有意识地创造挫折情境,并引导学生自找磨难,增加实际磨练的机会,提高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教育在挫折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提出科学的挫折教育方案,并争取家庭、社会的配合。教师可通过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传授挫折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并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使家长正确认识自己在挫折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挫折教育。另外,还应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营造良好的挫折教育的社会氛围。可以通过街道、社区开展挫折教育活动,使学校、家长、社会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 ↑ 侯丽君.浅议挫折教育(J).教育:高教观察(中旬).2014,7
  2. ↑ 2.0 2.1 魏俊.挫折教育的实施原则及措施探讨(J).老区建设.2009,14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经济数学
下一篇:采购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