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诸葛亮

目录

  • 1 诸葛亮简介
  • 2 诸葛亮的生平
  • 3 诸葛亮的人才思想[1]
  • 4 诸葛亮的军事管理思想
  • 5 参考文献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被追谥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的生平

1.躬耕南阳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早逝,诸葛亮与其弟诸葛均便由叔父诸葛玄抚养。后来汉廷选朱皓代诸葛玄职,幸好诸葛玄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交,便带诸葛亮同往依附。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郡隐居晴耕雨读。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的自评多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地区军阀混战,士大夫大批来到荆州避战。诸葛亮与当时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结交。黄承彦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闻你选择妻子;我有一丑女儿,黄头发、黑皮肤,而才华堪相配于你。)”诸葛亮答应这门亲事后,立即迎娶黄氏。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乡间有谚语为证:“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2.隆中决策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那些儒生乃见识浅俗之士,岂会认识时势事务?认识时势事务者才能成为英俊豪杰。此时间自然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此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使他屈就致于此。将军宜枉屈尊驾以顾望。)”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诸葛亮于208年时,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3.联吴抗曹

当时,刘表因妻家所影响,对长子刘琦渐渐不悦。刘琦十分敬重诸葛亮,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迫使诸葛亮授以对策,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江夏的黄祖被孙权讨死,刘琦便自荐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

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亮主动请缨出使向孙权求救。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原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孙权反问诸葛亮为何刘备不投降,诸葛亮便抬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也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的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便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回师北还。

4.计取西川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驻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211年,益州牧刘璋派军议校尉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荡寇将军关羽、讨虏将军张飞等镇守荆州。至下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并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汉中之战时,诸葛亮在成都替前线屡败屡战的刘备提供资援。220年,魏王曹丕称帝。221年,群臣听闻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刘备称汉中王后,诸葛亮官拜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张飞被部下暗杀,再领司隶校尉。

5.托孤之重

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孙吴,意图夺回荆州,失败,撤退至永安(详见夷陵之战)。诸葛亮反对东征计划,主张与孙吴结盟对抗曹魏,大叹可惜法正逝去,认为法正若在,必能制止刘备东征,即使刘备东征,若有法正跟随,战局也不至如此颓丧。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尚书令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涕泣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相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君甫逝,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6.南征北伐

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60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打败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以南中的丰富资源为国家提供军用,充实国库,同时训练士兵,准备北伐。

227年三月,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表明心迹,发兵沔阳,准备北伐。228年春天,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数次北伐期间和魏军互有胜败,但多数因运粮不继而无功而返。

234年春,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魏大都督司马懿对渭南对峙。诸葛亮每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南河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诸葛亮自至,数次挑战。司马懿亦表固请战。使卫尉辛毗持节以制之。姜维对诸葛亮说:“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诸葛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诸葛亮使人至司马懿处,司马懿问诸葛亮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诸葛亮使对司马懿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司马懿说:“亮将死矣。”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诸葛亮患疾病重,于军中逝世,享年五十四岁。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走相告司马懿,司马懿追出。姜维命令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司马懿者,司马懿乃退,不敢追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司马懿之退,百姓为之谚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司马懿,司马懿说:“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诸葛亮的人才思想[1]

(一)重视德才,以德为首

诸葛亮选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在德才二者中,他又把德放在首位,他最喜欢用的是“忠直之士”。他说:“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他在《出师表》中向后主推荐了一批人才,这些人才经历不同,才干各异,但均为忠实、厚道,有情有义之士。

(二)不论亲疏,量才录用

在三国鼎立急需人才的形势下,诸葛亮对于刘璋部下的智能之士或是投诚归降的,只要有才干又肯为蜀效劳,他从不歧视,排斥,而是亲近信任,委以相当的官职,有的还予以重用,真的能不计前嫌,“外举不避仇”。

(三)不论资排辈,能者先上

诸葛亮在看待人才时有句名言:“直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留意思是说正直有才干的人出于下层群众之中,他认为基层官吏中有才能者很多,不能因其出身卑微而不用,相反,在他的“取人不限其方” 的思想指导下,他破格起用了一批忠于职守、廉洁奉公而又有才干的地方官吏。

(四)不求全责备,用其所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加之蜀国地小人少的现实,故诸葛亮很爱惜人才。有的人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只要他愿意为蜀主出力,诸葛亮均能容忍、原谅,并根据其特长安排合适的职务,用其所长,让他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于诸葛亮的用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把他与曹操、刘备、孙权作了比较:曹操是以权术相驭,刘备是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以权术相驭可以说是机,合性情与意气可以入于诚,而能兼i者之长者惟孔明。这就是说,诸葛亮在用人时能把用权驾驭人和以情感化人,以诚取信于人结合起来,所以他才能广揽天下人才为我所用。

诸葛亮的军事管理思想

诸葛亮在东汉末年混战时期,躬耕于隆中,探讨治国用兵之道,在《隆中对》中为寄寓荆州的刘备筹划复兴汉室大业的战略。任蜀国丞相时,主持蜀国军事,指挥攻魏战争。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著录,有文集24篇,10.4万余字,今多已亡佚。《三国志》及唐、宋类书中有反映其军事思想的记述:

⒈战略思想

诸葛亮认为,弱者所从事的战争只要是正义的,就可能战胜强者。"据道讨淫(邪伪),不在众寡"。刘备虽然力量寡弱,但由于据有兴复汉室的正道,信义名闻四海,完全可以赢得百姓箪食壶浆的欢迎,消灭邪伪,实现统一。

注重人谋,认为名望低微、兵力寡弱的曹操所以能够战胜袁绍,以弱为强,不仅是靠"天时,"也是靠"人谋"。为发挥"人谋"的作用,建议刘备分阶段实现兴复汉室大业。先避中原之实,击南方之虚,夺取力量薄弱的荆(约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二州,同曹魏、孙吴三分天下。然后据险防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修明政治,积蓄力量。一旦天下有变,则挥军北上,一路从荆州指向宛、洛,一路由益州出师秦州,钳形攻魏,占有中原。为完成这两个阶段的战略任务,他主张并坚持两弱结盟、共抗强敌的策略。认为孙吴长期据有江东,国险民附,贤能为其所用,与刘备集团有共同抗曹的利害关系,具备充当同盟者的条件。与之结盟,可免除两面受敌的威胁,牵制、分散强者的兵力。否则,两弱结仇用兵,将会顿兵相持,坐而待疲,使强者得志。为实现两弱结盟,主张抓住强者对两弱进攻的契机,对孙吴晓以利害,以必要的让步为代价(如承认荆州被孙吴攻占的既成事实),"略其衅情",以"求犄角之援"。

⒉治军思想

为了用有限的兵力抗衡和战胜大国,诸葛亮主张把建军重点放在提高军队质量上,从多方面增强战斗力。

①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认为有节制的部队,即使将领无能,也不会被打败。街亭失败后,主张精简将士,实行变通之道,强调"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为使蜀军战术胜人一筹,他作八阵图,演练部队。

②主张以法治军。认为蜀地过去威刑不肃,失之过宽,应当纠之以严,"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三国志·张裔传》)。强调高级将领既要严于执法,又要以身作则,讲究信用。当部下违反节制导致街亭失守时,他遵循《春秋》古训,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自贬官职。

③讲究为将之道。要求将帅志虑忠纯,晓畅军事,为人表率,善于捕捉战机。要求主将与各将领同荣共辱。鼓励部属"勤攻"自己的缺点失误,以求集思广益,事业有成。

④重视改进武器装备,改善后勤工作,一方面讲究武器质量,发现质量不好,追究主管者责任;一方面进行技术革新,力图以技术竞争优势弥补兵力的寡弱。他所改革的连弩,成为极具威力的远射武器,并以此装备5000连弩士;又发明木牛流马,以节省人力,提高军粮运输效率。为支持长期作战,主张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北伐中,在汉中黄沙和前线敌境屯田,建立粮仓,同时通过收割魏境麦田等措施,就地筹粮,以缩短运输线,保证供给

⒊作战指导思想

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其南征,虽然是以强击弱,仍然坚持以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争取服南人之心,为下一步攻魏创造安全可靠的后方。北攻魏国是以一州之地攻击数倍于己的大国,由于荆州已失,改由一路出兵。反对采用悬危的作战方案,主张安从坦道,十全必克,乘敌无准备或兵力东下、关中空虚的时机出兵,并交替变化各次进军路线,隔绝陇道,动摇敌境夷、汉人民。鉴于远离本境作战,每战力求速决。魏军坚壁不战,企图疲弊蜀军时,改在敌境久驻屯田,以求战略上持久作战。攻城受挫后,转变为以野战为主。每次退却,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

参考文献

  1. ↑ 胡文琴,胡俊.论诸葛亮的人才思想及其实践(A).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5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学费
下一篇:建筑工程一切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