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

目录

  • 1 什么是新生代农民工
  • 2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1]
  • 3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建议[1]
  •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八零后和九零后的农村劳动力,也称第二代农民工。他们与以往的劳动力有所不同,受教育文化程度比较高,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对农业、农村、农民等并不熟悉。同时,他们又渴望融入城市,享受现代城市的文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充满了向往,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城市为坐标,更渴望以智力而不是体力在城市生存。新一代农民工的目光则投向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技术行业,赚钱糊口并不是他们进城打工的唯一目的。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一代农民工在响应历史的召唤,他们肩负的使命已与他们的父辈大不相同,他们中的大多数,必将成为各地的城镇居民,他们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骨干力量。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1]

(一)享受型生活观念与开放的消费观念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其成长环境、社会文化与老一代农民工有显著差别。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从学校毕业直接外出务工,或是从小跟随着老一代农民工成长于城市。并通过媒体及城市文化不断形成了多元化的个人价值观,他们的行为和观念不断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也受城市居民开放的消费观念影响,形成了较开放的消费观念。心理和生活目标上,老一代农民工对家乡有较强的乡土情结,认为自己终归要回到土生土长的农村家乡去。而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的成长于城市或有的甚至出生于城市,基本没有家乡的情结,加之城市消费的便捷性,新生代农民工更希望留在城市中生活,对城市有较强的依赖感和归属感。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在娱乐活动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新生代农民工容易接受城市大众化生活,日常穿着、谈吐以及生活习惯不断融入城市,并与城市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时尚文化一起前进,也希望与城市人一样享受生活。

(二)文化教育程度较高

新生代农民工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也是与我国初等教育的普及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一起长大的群体,在改革开放的较好的生活环境中,新生代农民工从小受到以城市文化为主的熏陶,并通过文化报刊、广播、影视、书籍以及网络等途径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不断提高自己,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受到较系统的文化教育新生代农民工虽被冠以?农民工的称号,主要是其出生于农村或其父辈身为农民,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使得他们对农业生产不熟悉,当学业完成即毕业后,他们并没有务农的意愿,也不愿意掌握耕作技术,对家乡的乡土乡情热情较弱,对农村的一些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也不是很了解,甚至有时还持批评态度,在他们看来,外出务工才是自己的出路。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建议[1]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接受过较规范的文化教育,他们对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新生代农民工更换工作的频率更高,呆在同一城市务工的时间越来越短。新时期为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

1.大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市民化能力

就业能力不仅能有效降低工作流动频次,还可以提高工作流动质量,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流动由简单的“平移”转向“向上”流动,进而提升其整体就业质量和生活质量。具体而言,

(1)要注重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年限和教育质量,使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好地与劳动力市场衔接。

为此,应强化异地中考和高考政策,减少异地接受教育的阻力,为新生代农民工异地接受教育营造较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可建立专项教育经费,按人头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教育减补、资助与奖励,鼓励其接受更多教育。另外,应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做好教育分流,积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职业教育

(2)对于已在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政府则需要积极完善现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比如,可适当延长培训周期,增加技能型培训内容,提高实操课时比重;建构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的考核机制,简化对培训机构的行政审批和报销手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体现为提高对培训机构的师资及设备补贴力度,增加对学员培训期间的各种补贴,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能够持续提升。

2.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科学的职教人才质量观职业教育是“社会走向博雅的杠杆”,具有“增能”和“赋能”效应。

其教育宗旨在于培养拥有深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劳动者,受教育者接受的职业教育越多,其专用性人力水平越高,越有可能找到人—岗匹配的工作,这将有助于降低工作流动性。然而,现行多数中职教育高职化,高职教育普教化,使得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模糊、教学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很多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竞争力不强,就业稳定性不高,故而使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不愿积极地选择职业教育。为此,应积极构建合理的教育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塑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质量观,这将会吸引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主动地选择职业教育,进而提高其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其更稳定的就业。

3.努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和谐度需要进一步推进工资

集体协商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保持在一个科学范围之内,进而降低新生代农民工因工资水平不满意而盲目工作流动。更加重视发挥工会的作用。工会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没有工会就谈不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为在与资本的关系中,劳动者个体先天就处于劣势,如果没有工会这样的组织,劳动者的合理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从长期来看,资本的权益也会失去存在和扩大的基础。应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工会的角色和职责,更好地发挥工会在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1)继续推进“两个普遍”,进一步提高工会建会率,特别是对新生代农民工占比较高的组织在建会方面给予更多关注。

(2)努力使工会相对独立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使工会更好地反映职工诉求,代表职工与雇主进行谈判、协商。我国已建立了三方协商机制,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代表不同的利益主体,就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

(3)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媒体的作用,监督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最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充分就业、体面就业与和谐就业。

参考文献

  1. ↑ 1.0 1.1 李立群.胡明文.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和创业动机分析[D].江苏农业科学.2011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电子申报
下一篇:澳门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