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

什么是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运用专门的方法进行确认、计量,并以财务会计报告为主要形式,定期向各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企业外部会计。

财务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会计分支,它基本上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它立足于企业,面向市场。财务会计着重按企业信息使用者(如:股东、供应商银行、政府代理、企业主及其他股权所有人)的需要,把企业视为一个整体,以财务会计准则为指导,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提供关于整个企业及其分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助于使用者作出决策会计信息

财务会计产生的历史沿革

财务会计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其诞生之日起至今,财务会计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商业经济时代的会计、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及现代会计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会计的发展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商业经济时代的会计

商业经济时代其实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会计。这一时代的会计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簿记。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思想启蒙运动的洗礼,地中海沿岸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尤其是地中海沿岸金融、商业和手工业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革对于传统单式簿记发起了挑战。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的问世揭开了簿记史上新的一页,从而将古代簿记推进到近代簿记甚至是近代会计。1494年《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的出版被视为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卢卡巴其阿勒也被视为是“现代会计之父”。而荷兰数学家西蒙斯蒂文的《传统数学》则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簿记方法体系。可以认为,19世纪以前的会计(簿记)的发展是建立在卢卡巴其阿勒和西蒙斯蒂文的著作的基础之上的。

 二、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随着人类社会步入工业经济时代,簿记的发展也开始进入完善阶段:簿记立法受到重视,并很快在国家经济、法制中占据重要地位;簿记在政府与公司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围绕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在完善簿记理论的同时,也为法定性审计奠定了基础;大陆式簿记和英式簿记体系也初步形成。这个阶段的簿记实质上已经发展为会计。而股份有限公司的兴起及英国《公司法》的修订则促成了1853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公会──爱丁堡会计师公会的成立;爱丁堡会计师公会的成立被视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对于会计发展的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会计的发展主要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征:以一系列会计概念及其逻辑关系为研究起点的会计基础理论已经建立;从管理方面研究会计问题的趋势已经出现;成本会计理论已经从单纯的成本计算发展为科学的成本控制系统;管理会计的雏形也已初步形成;一些公司已经建立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工协作的关系。

 三、现代会计

随着历史步入20世纪,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也逐步发展成为现代会计。在这一阶段,会计规范体系开始建立;美国发生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则促成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颁布及对会计准则的系统研究和制定。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的形成不仅奠定了现代会计法制体系和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而且促进了传统会计向现代会计的转变。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会计规范进一步深刻发展的同时,适应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以决策会计为主体,为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现代管理会计建立了。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一专业术语,标志着会计正式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财务会计领域中成本的计算是严格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所采用的方法来进行的,采用的是全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而管理会计领域中成本的计算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成本计算方法。

财务会计的国际化主要研究各国不同的会计惯例,以致力于国别会计的协调化或趋同化。管理会计的国际化研究则是在跨国经营活动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不要求实现协调化或趋同化。

财务会计提供的报告是按照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以一定的期间(如年、季度、月)来编制的,报告的形式较为固定。而管理会计提供的报告不受固定期间的限制,形式也比较自由。

财务会计的基本程序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采用的方法以描述性为主。而管理会计在程序上没有一定之规,采用的方法以分析性为主。

服务对象的差别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根本区别。财务会计是以企业外部使用者为服务对象的,而管理会计则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当局服务的。

财务会计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和依据,提供的信息以统一的标准即公认会计准则为依据。而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个性需求的产物,提供的信息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的约束。

财务会计主要以已完成或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作为加工对象,所生产的信息面向过去,以货币信息为主。管理会计则主要以预计要发生的和企业未来的经济行为为加工对象,所产生的信息面向未来,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并重。

财务会计以准则为指导,主要考虑有关经济事项的确认和报告问题。管理会计则预算会计责任会计为主要内容。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同人们管理经济活动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密不可分的。会计始终是服务于管理的,现代会计划分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是适应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的结果。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是同源而分流的。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依据标准、提供信息的类型、主要内容、所运用的程序和方法、报告的形式和时间范围、成本计算方法及国际化内容等方面。

财务会计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人造的经济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教育因素及科技因素的影响来实现的。

经济因素是影响和制约财务会计的所有因素中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因素。经济因素影响财务会计的方式包括直接影响财务会计以及助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及其他环境因素来间接影响财务会计。经济因素对财务会计的直接影响是通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资金来源、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及通货膨胀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

1、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呈现出波动性。虽然随着世界各国都已经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问题加以考虑,政治因素对于财务会计的影响能力已经呈现出弱化的趋势,但是政治因素还是会通过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等其他因素来间接地影响财务会计。

2、法律因素

当今世界各国采用的主要是成文法系和判例法系。实行成文法系的国家,其会计原则和会计实务所受到的法律的影响往往是广泛而深刻的。而实行判例法系的国家,法律对于财务会计的规定一般较少且多数是原则性的规定。

3、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是指社会环境中的社会习俗、文化、风尚和道德观念等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往往是以潜意识的方式实现的。

4、教育因素

教育因素包括教育结构、教育导向、教育体制、教育水平等问题。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水平越高,财务会计的水平也就越高。

5、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包括观念上的影响、会计政策选择上的影响以及会计技术的影响。

财务会计在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同时, 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积极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所谓的反作用是指:财务会计对社会环境产生积极的反作用表现为如将科学技术运用于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过程在丰富了这些技术本身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会计所提供的真实和公允的信息对于促进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财务会计在受到法律约束的同时,也会促使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等。

财务会计的职能

(1)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的本质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

(2)现代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具有五项职能。 

现代会计具有五项职能即反映经济活动、控制经济活动、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营前景和提供经营决策支持。

(3)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控制,其中反映职能是决定会计本质的首要职能。

(4)美国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成果

会计职能问题是早期美国会计理论的研究领域之一,如佩顿在《会计理论》中就指出“会计的职能就是记录、分类、整理与提供有价值数据,以便所有者和代表在处置时能周全地使用资本”。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美国会计界开始流行会计经济信息系统论,对会计职能的研究就越来越少了,从70年代起,对会计职能的研究逐步被对会计目标的研究所取代。

(5)我国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成果

我国会计界对于会计职能的讨论是以马克思关于簿记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的论断为依据的。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职能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职能说──反映说;二职能说──“反映和监督说”或“反映和控制说”;三职能说──反映、监督和促进说;四职能说──反映、控制、监督和分析说;五职能说──反映、控制、评价、预测和决策支持;六职能说──反映、分析、核算、监督、预测及参与决策说。

财务会计的目标

(1)会计目标,即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指会计处理系统应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它主要涉及向哪些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以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两个方面。

(2) 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 

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政府机构、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及企业管理当局等一系列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做出投资信贷决策及其他有关决策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各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关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状况、现金流动或其他资金流动等能够反映企业财务实力、变现能力偿债能力的信息;关于收入、利润形成及其分配等能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获利能力、支付现金股利能力及重新投资能力的信息。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会计目标已经逐步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4) 主流会计目标理论介绍: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 

财务会计的职能和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一、财务会计的职能和目标的相互联系

会计目标的提出不能超越会计的职能,而只能限定于会计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会计职能则是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会计职能发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会计的目标,而不应脱离会计目标。会计目标的发展也会促进会计职能的发展。

二、财务会计的职能和目标的相互区别

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具体化,是会计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要求,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会计目标则是一种主观需要。就某一特定阶段而言,会计职能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会计目标则容易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

财务会计的对象

(1)财务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数量方面。会计对象决定会计学科研究的具体内容。

(2)我国对于会计对象的研究成果介绍

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对象问题的主要观点包括:

1.财产说。这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会计对象就是“在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中能用货币表现的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及社会主义财产。”

2.劳动量说。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会计的核算对象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一切事物的社会劳动量”(张之立,1995)。

3.资金运动说。这种观点认为“财务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数量方面”。此观点已经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主流观点。

4.价值说。这种观点认为,“会计学理论体系可以把价值作为起点,价值自然是最简单、最抽象的范围,从价值出发也就是要从会计与其对象的联系出发。(陶世璞,1985)。

财务会计的要素

(1)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其自身构成对会计对象进行进一步详细分类以便于更好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础。

(2)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

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与信息质量特征

财务会计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是描述性的,主要是针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财务会计目标只有通过良好的、必要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具体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并最终通过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才能实现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正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的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或质量的确定是构成信息有用性的成分。对决策的有用性则是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使信息对决策有用的两个最主要的质量。

1、可靠性

可靠性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所表述的是意欲表达的,是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不偏不倚的表述。可靠性还应具有可验证性。

2、相关性

相关性通常是指与决策相关的特性,会计信息只有具备导致差别的能力,方能确定它与某一决策相关。相关性主要包括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财务会计基本假设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企业财务会计的程序和方法以及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其基本原理都同基本假设密切相关。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对某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者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事理的推断和假定。它是建立会计原则的基础。一般认为财务会计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假设。

财务会计基本原则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是指导会计数据处理、会计信息加工、传递和利用的准绳。《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13条会计核算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即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配比原则即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谨慎性原则即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即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涉及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涉及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历史成本原则即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财务会计的规范体系

一、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是我国财务会计规范体系的第一个层次。它主要是指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它是我国最基本的会计法,在整个财务会计规范体系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和最高的层次,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和指导一切会计工作的准绳,是一切会计法规的母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指导性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共七章五十二条,规定了会计工作的基本目的、会计管理权限、会计责任主体、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的职责权限,并对会计法律责任做出了详细说明。

二、会计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我国财务会计规范体系的第二个层次。它是指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行政法规一般是由国务院制定发布的,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法规主要包括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及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

三、会计规章

会计规章是我国财务会计规范体系的第三个层次。它是指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就会计工作中某些方面的内容所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其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其职责制定的会计方面的文件,如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等,也属于会计规章,但必须报财政部审核批准。会计规章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财务会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分析证券公司财务会计

证券公司是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日渐发育壮大起来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国家特许经营并重点监管的金融企业,是中国证券市场重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证券公司作为中介机构,在证券市场上发挥着媒介资金供需桥梁、市场服务中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中等重要作用。证券公司独特的经营业务和经营方式,使之在会计核算和会计控制上都具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点。

一、证券公司财务会计的特点

1、会计核算内容的社会性

证券公司的经营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其个性业务不仅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各单位,而且涉及城乡广大储户和居民,这就决定了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必须面向社会。同时,证券公司作为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部门,在处理各项业务活动时,必须认真贯彻国家金融政策及各项金融法规。

2、会计核算方法的独特性

证券公司会计核算的过程往往就是其业务处理的过程。证券公司在会计科目设置、凭证编制、财务处理程序及具体业务处理上,有别于其他行业会计

3、业务处理的及时性

证券公司会计核算的过程往往就是其业务处理的过程,证券公司必须在实际业务发生时就进行会计处理,这与其他行业可定期记账不同。

4、对证券公司信息披露有更严格的要求

作为金融中介的证券公司,将会迎来更严格的监管。在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基本结束后,证券公司要逐步实现全行业的信息披露。目前,对证券公司的信息披露有要求的,仅仅是参与全国银行间市场的部分证券公司对其财务报告必须披露,该财务报告都要经过审计。今后,证券公司的财务信息将可能比照上市公司那样向社会公众披露。

二、证券公司财务会计历史比较

(一)新《证券法》取消了证券公司的分类

根据新《证券法》的规定,证券公司不再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和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MapReduce
下一篇:注册会计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