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养老

目录

  • 1 什么是抱团养老
  • 2 抱团养老的背景
  • 3 抱团养老的观点
    • 3.1 正面
    • 3.2 质疑

  • 4 抱团养老的关键
  • 5 相关条目

什么是抱团养老

抱团养老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他们或是老同事、老同学,或同住一个村庄、社区,自发“抱团”生活、休闲,互帮互助,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子女不在身侧的孤独感有所排解,也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抱团养老的背景

中国正在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基数庞大的老龄人口对于养老的需求十分强烈,而原有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以房养老方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品质,成为全社会面临的现实考题。一方面,社会流动加速,让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猛烈的冲击;另一方面,一些市场化的养老机构收费较高,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在此背景下,通过助人自助的“抱团养老”,将老年人群体打造成为一个利益相关、关系相互、情感相系的养老共同体,有助于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拥有更多的保障和乐趣。

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手段,“抱团养老”的目标就是通过老年人助人自助的“自我救赎”,来增强老年人的社会互动,拓展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缓解当前的养老困境。长期以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我们只看到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三方面的力量,却忽视老年人群体自身的作用。作为社会运行的黏合剂和润滑剂,“抱团养老”体现了难能可贵的共同体意识,有助于让老年人的夕阳图景更加丰富多彩,为破解养老困境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激发老年人群体的活力,搭建养老社会化的民间支点, “养老共同体”有助于让老年生活更有品质。

抱团养老的观点

正面

国家角度看,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迫切需要养老事业的迅速跟进,但是,中国的养老事业发展还比较缓慢,跟不上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速度,抱团养老,可以很好的弥补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不足。

从家庭角度看,由于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依靠子女养老已经难以成为现实,因为一对年轻的夫妇要承担四个老人,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而抱团养老,老人之间互相照顾,可以很好的减轻子女的负担,发挥老人余热,让年轻人更安心工作

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看,邻里相望、互相照顾,是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抱团养老是对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从中国的的社会性质看,抱团养老也非常有前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推崇的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抱团养老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总之,无论从怎样的角度分析,抱团养老都是在中国十分值得推广的一个模式。

质疑

抱团养老其实是基于几个前提条件之上的。第一,老人们生活在一起的日常需要是能够得到基本满足的;第二,老人们的家境还算殷实,子女们有一定的负担能力;第三,它是熟人社会里的守望相助。

如果低龄老人真的能照顾高龄老人的生活起居,敬老院、养老院里面那些专业的义工、护工、社工等,显然就没存在的必要了。简言之,“抱团养老”更主要的是消减老人们的孤独感,解决精神层面老来有“伴”的问题,以及避免“独居老人家中去世几天才被发现”等极端个案的发生。

抱团养老的关键

现在的“抱团养老”多是由老人们自行组织,自己选择地点,自己抱团,虽然老人在一起能够互帮互助,但老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他们抱成的“团”,也未必能够温暖到团体中的每一个老人,因此,要想让“抱团养老”更加温暖,仍需要更多的爱注入,换言之,不能只让老人们独行,要给予更多的关爱,更需要制度层面的爱。

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老人在一起,是开心的,这样的生活也是快乐的,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况且“抱团养老”多是建立在老人自愿的基础之上,他们往往制订有规章制度,大家能够自觉遵守。因此,关系也能够保持持久。

抱团养老还需要政府层面的“制度性鼓励”。要提供平台支持,既要物质上的支持,更要政策上的支持。如提供为老人服务的设施、活动中心等;如开设食堂让老人可报名用膳。各方都可提供各种平台,促进老人们的交流,为抱团养老提供更多的支持。其实,“抱团养老”可以分农村式和城市式。农村老人的“抱团养老”,未必能够通过自行组织形成,可以由村干部牵头组织,并提供一定的场所,比如一起聊天,一起种田等等,而城市的“抱团养老”,则可以助社区。而“抱团养老”也未必就要搞得轰轰烈烈,哪怕规定打声招呼,一起散步,也同样是“抱团养老”。

相关条目

  • 倒金字塔养老
联系管理员
15775053793

作者头像
经济百科创始人

经济百科

上一篇:家庭理财
下一篇:CIO

发表评论